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减少出门、网课、在线等成为日常,我们的生活环境确实出现了很多变化。应对疾病,是人类的普遍经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且二者还相互关联。
首先,保持良好心态对于超越疾病带来的困扰可谓很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相连。心身医学是医学分支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同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心理和精神因素对人个体的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人的大脑皮质的功能活动和健康密切相关,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递质神经肽有相同的生物活性和作用途径。焦虑、忧郁等可以影响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视能力降低,还可能表现为发热、感觉迟钝、乏力、消化不良、精神不能集中等。
实例证明,对于疫情的恐慌、焦虑心理,会对个体防护力和整体的防控带来压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二十世纪的变迁》一书指出,20世纪早期,肺结核是中国流行最广也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当时的中国人提到这个疾病时,都会谈虎色变,相信“十痨九死”的说法。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肺结核死亡率比欧洲、北美和亚洲其他国家都要高得多。如今肺结核早已成为医学攻克的对象。在人口大国,建立一个把科学发展惠及广大人口的防控体系,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其次,在环境中的应对方式很重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困扰我的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对它们的看法”。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身心灵能量高低,能量高低决定存在状态。在心理学上,意义治疗学,也称为维也纳第三学派,其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严苛的困境中,一直规划着浩劫过去以后自己将要公开演讲的内容,而过往的经历都转化成了帮助他人克服心理和胜利困境的宝贵信息,看到了别人无法看到的可能。积极的思考模式让他保持充足的精神与斗志,身体也因此拥有生机与活力。
疫情之下,我们依然拥有自己选择应对方式的能力。我们会感受到邻里相助的可贵,增加与家人亲密相处沟通的机会,也体验到了见面相聚的珍贵,也能感受到家中的植物、动物对我们的陪伴。多帮助他人、利他行为能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意义感,在暂时的困难中,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我们还可以开发几个不受环境影响的爱好,如深入阅读、聆听音乐、认真烹调、运动习惯,沉浸专注状态可以减缓人的焦虑紧张。保持饮食睡眠规律也是一个要点,“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人的焦虑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而我们的未来其实取决于当下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我们能因此而更加明晰人生的意义,并为之而努力,则可大幅度减少对未来的担忧困扰。
最后,脑科学也告诉我们,经营好情绪,是一件自我防护衣。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可以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还能调节内脏活动,情绪激起的浪花会形成长期记忆储存。情绪留痕,因此不佳的情绪其成本可谓高昂。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为自己负责的重要一环。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拥有自主选择权,愿你我共同守护。
(作者系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