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咨询手记

如何帮助休学孩子返校

王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02日   07 版)

    休学、返校,看起来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实际上往往是家庭系统隐藏的问题,在现实冲击下表现出来了。休学的孩子,更像伤员还是逃兵?

——————————

    近年来,咨询中常见休学的孩子,当这种情况出现在经济条件好、重视教育的家庭时,尤其令人困惑。家长的叙述往往是,孩子本来成绩好,守纪律,有上进心,在某个节点,如升学、分班、网课等等,变得消极、暴躁、沉迷电子设备、回避社交、和家长对抗,之后逐渐把自己关在家里无法上学。

    家长通常会归因于孩子沉迷电子设备,为没收手机、电脑和孩子发生冲突,关系更加对立,甚至发展到孩子威胁自杀自残,家长不敢继续施压,也无法交流。

    第二个常见的归因是疫情。经常上网课,在家不能规律作息,无法约束纪律,破坏了学习习惯。

    当家长为休学的孩子走进咨询室时,往往已用尽了能想到的方法,困惑无助,甚至悲伤、绝望,可见,仅仅归因于现实原因是不够的,我们既不可能完全隔绝电子产品,也不可能排除外在形势的变化。僵局需要新的视角,如何理解和应对孩子休学呢?出路在于理解孩子内在的困境,调整家庭环境,提供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魔,恢复信心。

    家长首先要会解决一个问题,休学的孩子,更像伤员还是逃兵?

    是孩子有困难,无法承受上学,还是单纯的不愿吃苦、怕困难,不肯上学?对青少年来说,学校是比家庭更大、更丰富的天地,与同龄人共同学习、交往,参加文体活动,充满活力和乐趣,是家庭无法替代的。从学校退回家庭,要承担极大的挫败、自责和孤独,往往都是无奈之举。

    把休学的孩子视为逃兵,认为是孩子不愿意吃苦、不肯面对挑战,很可能是低估了孩子的困难。孩子需要“逼一下”,不能让他们在家待得太舒服,担心纵容会导致孩子啃老等等想法,会让孩子感觉不被理解和信任,更加孤独、愤怒和对立。

    青少年内在容纳焦虑、冲突的能力没有发展成熟,经常会用冲动行为来外化内心的感受。一些对成年人来说“不是大事”的问题,对他们很可能就是过不去的坎儿。关系问题和学习能力是休学的常见原因。孩子对父母婚姻、情绪的担忧,跟同学、老师冲突压抑的愤怒,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又找不到方法提升的无力感,都可能会让他们内心积累焦虑,选择回避现实,退回家庭。

    比如,小文同学中考和分班考试成绩很好,进了重点校、重点班,却发现不能像过去一样名列前茅,他很着急,希望更加努力尽快追上,但越急越看不进去书,想到别的同学还在进步,担心到失眠,睡前看手机缓解压力到深夜,第二天无法早起上学,落下的功课更多,不愿意参加考试。疫情中,学校安排了两周的网课,小文几乎都没有上课,也没有写作业,之后彻底不去学校了。他的爸爸说,“重点班肯定竞争更激烈呀,光着急有什么用呢?想成绩好,得努力呀!我看,还是他一路走来都太顺了,太脆弱”。爸爸没能理解小文的感受,知道着急没有用,不等于就能立刻不着急了。对于小文同学来讲,他的困难也许是内在严苛的超我,不能允许自己达不到心里的目标,而爸爸的话,让他觉得自己着急也是错的,更加焦虑和自责。

    理解孩子,要从孩子的内心体验出发,而不是站在大人的位置。休学,也可能是孩子用行动把父母“拉下水”。父母用尽了已有的办法,还不能推动孩子去上学,就经历了和孩子类似的困境,体验到孩子的挫败、愤怒、无力甚至羞耻。父母能够承受这些痛苦,感受孩子的困难,示范更成熟的态度,把着急催促转变为包容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小文的爸爸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其实是指责,反而增加了小文的压力时,他看到自己也是很“着急、害怕”的,而这些情绪不但不是动力,反而成了阻力。

    爸爸说,我现在知道了,问题解决之前,不着急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先承认自己有焦虑的情绪,承受它,调节它。我对小文说,试过了,学不进去,我们就先停下来休息,一起去爬山、打球,放松下来,能学多少学多少,如果需要,休学一年也没关系。小文逐渐对爸爸讲出了自己内心积累的压力,他一直害怕自己尽了全力也学不好,让父母失望;同时,之前好友都不在新的学校和班级,他非常孤独。爸爸说,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也不是父母的产品,是成长中的人,需要支持和爱。想到他孤独无助的时候,我没有帮他,还不断给他增加压力,真是难过!我小时候父亲不在身边,一切都要自己扛。当孩子说困难的时候,其实我也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他的情绪,只会简单粗暴地批评他,让他坚持。孩子沉迷游戏,是受不了现实中的孤独和挫败,当我能理解孩子、帮助他的时候,他逐渐回到正轨,似乎我也重新照顾了小时候的自己。

    如果父母很难理解孩子的困难,也许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回头看,爸爸能够真的“不着急”,放下过高的期待,接受孩子当下的焦虑,变指责催促为爱和陪伴,成为小文走出困境很重要的转折点。

    咨询中常见的另一个困难是,孩子逐渐恢复了学习的动力,开始尝试返校,却又不能一蹴而就,总是反复。经历了前面的艰苦努力,终于看到希望,父母都希望能尽快结束“战斗”,听到孩子又不想上学时,容易急躁,害怕前功尽弃,重走长征路。

    这个阶段非常考验父母心理的稳定性。父母要继续保持在支持、鼓励的位置,与其强求现实结果,不如看重孩子的心理状态,理解反复中的积极意义。

    以小文同学为例,他休息两个月后状态好转,坚持回原来的班,希望能够把耽误的时间补上。回去之后,他非常努力,但困难比想象大,半学期没上课,跟上进度有困难,重新融入集体也比想象得难,他再次出现焦虑情绪,失眠,反复调整也没有好转。他的父母也很失望,认为复学要失败了,同时自责,当初应该坚持让小文直接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调整,他们能够重新看待这一段经历。小文主动回去上学,本身就很值得庆祝;尝试回原班,也非常有勇气。这个尝试,帮助孩子看清了自己的能力和愿望,放弃了不实际的期待,是复学的必经之路。

    父母主动和小文同学沟通,肯定了他的进步和勇气,开家庭会议,讨论怎么安排最有利于小文同学的发展。继续跟班,肯定还要有一段时间成绩不尽如人意,需要耐受挫败感,自己补课;休学,意味着接受耽误一年时间,并重新参加分班考试。两个选择各有利弊,也都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小文经过思考,决定休学,用半年的时间锻炼身体、扩大知识面、巩固基础,也希望能全家一起旅游,“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

    又经过半年的调整之后,小文同学顺利返校了。爸爸说,这一年有痛苦也有收获,孩子更成熟,家人之间更信任,即使后面再有困难,也不会那么恐惧。回头看,这个反复的过程必然会发生,也很有意义。它帮助全家人进一步放下不切实际的愿望,面对现实,也修正了孩子成长中掩盖的问题,增进了亲子关系,让每个家庭成员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都会互相信任、支持。

    休学、返校,看起来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实际上往往是家庭系统隐藏的问题,在现实冲击下表现出来了。问题也是机会,希望家庭能回到支持和爱的关系里,共同成长。

    (本文中的来访者为化名)

王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02日 07 版

如何帮助休学孩子返校
上班心好累?不妨了解一下情绪劳动
为什么球星受伤越惨,越被路人喜欢
成绩之外,孩子需要多样的生命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