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一双慧眼”保隧道施工平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22日   03 版)

    我国具有全球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铁路隧道长度居世界之首。由于隧道施工本身的特殊性和不可预见性,不可避免会出现病害,一旦发生“掉块”之类的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地质雷达检测法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隧道检测行业使用的探地雷达基本上被美国、瑞典、意大利等国的品牌垄断,国有品牌只占有小部分市场。依靠现有设备,费时耗力且容易产生误判。

    中铁四局集团每年都会面临大量的隧道施工以及雷达监测工作,其下属的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直在组织专家试图破解这一行业难题,其间历经辗转,直到宋恒博士的加入,才共同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径:直接实时智能分析雷达原始数据,自动判识精度可达到理论最佳水平。

    “过去要对着图像数钢筋,每百米的数据往往耗时10分钟,现在1秒钟就能完成,然后再进行人工的校核,效率提升百倍,精确度也大幅提升。”宋恒说。

    正是在隧道现场的试用中,宋恒感受到雷达检测操作的艰辛不易,工人要托举着沉重的设备贴着隧道内壁进行覆盖检测。那种阴暗潮湿、尘土飞扬的工作环境,让长期身居实验室的宋恒感到震撼。如何改善隧道雷达检测的环境和条件?团队由此开始了从软件到硬件的技术集成应用,开发出轻量化的智能雷达一体化主机,手持重量不到两公斤。

    “坐在实验室里搞不出这样的成果!不仅依靠充足的经费支持,我们依托的是中铁四局近20年的现场检测数据和专家经验,以及信息管理、地质机构等多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据宋恒介绍,目前团队正在着手硬件设备全面“国产化”的工作,同时正在设计开发“非接触”式检测雷达,实现工作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90后章钰原先专业是生物科学,入职公司从事雷达检测相关的软件开发。章钰所在的这支隧道雷达团队有20人,主要由博士、硕士构成,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在创新的熔炉中接受淬炼,共同成长。该团队的上级管理部门,曾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称号。

    33岁的王扩原先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现在已经精通隧道工程业务,他感受最深的是——实践出真知。“在办公室敲代码远远不够,需要和一线操作人员接触沟通,做产品要以客户为中心,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28岁的算法工程师张欢看来,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团队成员“手把手”的帮扶。“刚入职就接触隧道雷达无损检测项目,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好在小伙伴们都会耐心讲解其中的细节,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了项目的要点”。

    为了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数智赋能——护航计划”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按人员职级、专业分类制订培养计划。公司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沙龙”“创新进取,奋斗筑梦”“青年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交流学习氛围,培养优秀青年技能人才。

    2022年9月20日上午,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在合肥举行。在开幕式上,中铁四局集团所属的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隧道智能雷达系统”面向全球发布。

    那天上午,平素不太注重衣着的宋恒博士特意换上一身新装,看到倾注多年心血的研发成果首个发布时,他的热泪夺眶而出,办公室里的年轻同事也都激动万分。

    就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的第二天,宋恒又带着团队的小伙伴们上路了。目前,这套隧道智能雷达系统已经在赣深铁路、池黄高铁等多个在建隧道工程中得到示范应用,计划2023年下半年在中国中铁全系统推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22日 03 版

四川绵阳:临时团支部助力疫情防控
国家电投青年突击队:勇担绿色能源先锋
引领青年在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智慧平台助跑乡村振兴
“一双慧眼”保隧道施工平安
“小团队”推动青年干部能力大提升
“兴税火种”培育创新人才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