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儿童、孕产妇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保障医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
“调整为‘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的放开。”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从疫情形势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低,症状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从人群免疫水平来看,全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从防控工作基础看,通过努力,当前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逐步统筹实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此外,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等,这些都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调整后,防控措施将发生4点变化:首先,在传染源发现方面,未来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发现感染者;第二,在传染源管理方面,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第三,在社会面防控方面,防控措施将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者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第四,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实行“乙类乙管”以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
有记者提出调整后是否可能引发资源挤兑、药品供应不足等风险,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目前全国重症医学的床位总数是18.1万张,也就是每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我国总体的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的需求。我们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同时要求在国家的区域之间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焦雅辉说。
对于农村疫情防控,焦雅辉提出两点关键措施:一方面,药品要能配送到最末端、最终端,除了县和乡以外,村卫生室也都能够配足配齐需要的药品;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发现重症患者后,能够及时转运出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建议大家,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一是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二是讲究卫生,科学佩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时可使用消毒剂;三是积极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没有禁忌证、身体条件允许,特别是老年人应尽快接种;四是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如果有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五是在疫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