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

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30日   04 版)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如何聚焦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培养出与岗位契合度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核两制三层四维”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明确了职业素养培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育人理念、实现路径、培育内容和评价标准。经过多年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

    确立育人理念 提高人才需求匹配度

    学校创新提出“核心理念引领、固化于制、内行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育人理念,通过汲取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凝练形成“崇德尚技、守正出新”育人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制度、校园环境和师生行为,创新“质量立本、创新树魂、融合赋能”工业特色文化育人方法,制定《文化育人工作方案》,开展“质量是生命、产品即人品”的质量文化,“创新是动力,唯一不变是变革”的创新文化和“融合是路径,多元即资源”的融合文化等研究与内涵诠释,打造了“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认知-锤炼质量行为-升华质量情感”质量文化活动,科技文化节、双创文化节等创新文化活动,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活动等文化育人平台,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创新思维和融合能力,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践行“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理念打造“质量·创新·融合”特色文化》荣获江苏高职院校文化育人10强案例。

    建立育人机制 提高培育路径融合度

    学校建立了“课程教学、科技转移、项目申报、创业竞赛、实体孵化为一体”的专创融合育人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同频共振,推进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对接。与徐工集团共建江苏省“智能制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将典型的制造业要素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兼具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技术开发与服务等一体化功能,增强企业育人功能,推进专创融合育人,荣获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020年“挑战杯”国赛金奖、银奖。

    学校建立了“岗位、专业、课程、实习与技能训练、就业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政行企校在职业素养培育链上“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与徐工集团共建工程机械五项全能机手培训基地、徐工工程机械产业学院,制定《旋挖钻五项全能机手职业技能标准》,该标准高于工程机械行业职业素养标准,制定《江苏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现职业素养标准和专业规范的对接与转换,采取“校内中心+校外基地”实体化运营,开展生产性实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构建培育体系 提高培育内容紧密度

    学校按照三年分层递进教学要求,开发“基础素养-专业素养-工匠素养”三类课程模块,根据工程机械产业链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素养核心要素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平台+方向”课程体系;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大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对接工程机械产业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实现学生到学徒,学徒到准职业人,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三次转变”,推动学生技术创新、技能积累与职业素养“阶梯发展、螺旋上升”。

    推进“第一、二、三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并实施装备制造类专业“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第一课堂思政化,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覆盖;搭建世国省市校五级技能竞赛平台,强化技能报国;深化工学交替改革,建立学生党员流动党支部。实施第二课堂课程化,按年级分别以“筑梦”“追梦”“圆梦”为主题,开设职业素养活动课程24门。实施第三课堂项目化,设置“知识+劳动”基础素养实践项目4个、“爱心+技能”专业素养实践项目3个、“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工匠素养实践项目3个,推进学分认证与置换,依托“PU”平台为学生量身定制“第二、三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四维”评价系统。

    创建评价标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度

    学校立足“有德、有技、有能、有为”人才培养目标,从“德、技、能、为”四个维度,将职业素养细化为政治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水平等10个关键要素、24个观测点,制定《“四维”评价标准》,将学生的政治立场、文明素养、行为习惯、课程成绩、技能证书、劳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要素纳入职业素养指标及评价范围,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适时调整,多维度、全方位考查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状况,通过全面优化评价内容,形成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的持续更新机制。

    优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投入70万元开发“四维”评价系统,创建部门、企业、教师、学生、家长五类账号,将“四维”评价24个观测点评价权全部授权学校22个部门,集体意识、劳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8个观测点由校企共同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部门和企业可随时评价学生表现,学生可随时查看评价得分,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信息来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30日 04 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次团代会召开
上海: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
团中央部署二〇二三年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
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康师傅助力航天爱好者“追梦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