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温暖一平方

一家社区卫生中心三年战“疫”样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17日   03 版)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作为一家基层医疗机构,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次调整战“疫”主责。受访者供图

    从上门核酸采样,到迅速开设发热门诊应对新冠感染高峰,再到开设病房收治高危感染者“防重症”——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中心作为一家基层医疗机构,在2022年12月一个月间,就经历了数次战“疫”主责的调整。

    这几乎也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2月7日推出“新十条”防控新政后,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因时因势调整主责的缩影。

    马家堡社区卫生中心服务对象超过11万人,平日的日均门诊量在1200-1500之间,差不多在北京市社区医疗机构中能排得上前几位。在该中心主任陈应军看来,每次派给基层医疗机构的新任务,他们都接住了,这也得益于过去几年间国家层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充实。

    以他所在的卫生中心为例,2014年刚成立时还只有30多人,现在已有185人,甚至有一些曾经在二级三级医院工作过的医护人员加盟,胃肠镜检查、种牙等业务也能娴熟开展。而且医护人员学历高,年纪轻,平均年龄只有32岁,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

    一场连一场,仗越打越硬

    “新十条”出台后,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 防重症”,一时间,离老百姓最近的健康守门人——社区卫生院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服务主责。政策调整前,密接、次密的管理都是社区医疗机构的主责,从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到大规模核酸采集,主体力量都是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

    密接或次密管理的最高峰时,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天要为上千人进行入户核酸采样,差不多得派出三四十名员工。2022年,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断侵袭北京,这一年,马家堡社区卫生中心参与的大规模核酸采集就有40多次。

    基层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管理,一方面基本的诊疗服务还不能停。很多门诊的大夫都有这样的经历,医院上午8点开门接诊,他们6点就得先去采样点支援一个多小时,然后再回到医院接诊。他们离开采样点时,再由医院检验科等医辅人员接班。当时大家就觉得是一场接一场的硬仗,没想到后面的仗更硬。

    经受住“发热门诊”高位运行的考验

    “新十条”之后,进入医疗机构不再需要查验核酸,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要从过去的“发热哨点”急速转身为“发热门诊”,还要满足居民购买退热、镇痛、咳嗽药的需求。

    2022年12月9日之后的一周内,陈应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门诊量翻了一番,不少社区的老百姓都来排队开药。同时,门诊大夫也被第一波病毒感染,减员严重。一增一减,基层医疗机构压力倍增。

    最艰难的时候,陈应军自己也顶在药房。

    药品捉襟见肘,只能“限购”,以前布洛芬都是按盒开,一盒有20粒,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就开半盒,10粒,以保证更多家庭买到药。

    “新十条”出台10天后,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回落到正常水平。后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也证实了基层的感受,2022年12月15日,北京发热门诊接诊量达7.3万人次,大概是这轮疫情发热人数的顶峰。

    回想起那段经历,陈应军感叹,这支年轻的团队经受住了“发热门诊”高位运行的考验。

    开始承担防重症的新任务

    很快,基层医疗机构又接到了政策调整后的新任务。2022年12月23日晚间,陈应军参加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要开设病房,收治部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通过进一步救治防止患者转为重症,同时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吸氧、输液等服务,还要加强与辖区内养老机构的对接、关注空巢老人等高危人群,把“防重症”落到实处。

    这个打包给社区医疗机构的新任务,也是丰台区为化解二三级就诊医院压力,满足群众输液、吸氧要求的民生举措。

    相比之前在卫生中心找一间诊室改造成发热门诊,新任务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

    基层医疗机构没有病房,平时就是8小时工作制,医护人员不需要三班倒,可要是增设了病房,不仅医护需要增设夜班人员,就连收费、检验、药房也得增加夜班人手。

    陈应军先是挤出了两个门诊室做病房,可以收治6名病人。同时,又从全院调配医护,完成了白班、夜班的轮班配置。还有好多之前没有碰到过的细节需要一一解决,小到病床用的床单等耗材,大到一些病房专用药品等等。

    仅用两天的准备,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收治病人住院了。2022年12月26日,一位肺部感染的患者前来就诊。这位患者65岁,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也控制得非常不好,不利于控制感染,还伴有肺脓肿,有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急需住院观察、治疗。但那段时间,二三级医院的病房十分紧张,如果要转诊到上级医院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经过研判,这位患者住进了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设的病房。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位患者还有低蛋白症,需要注射白蛋白。这并不是社区医疗机构的常备药,为了让患者尽快进行治疗,马家堡社区卫生中心专门与一家药品供应机构签了供货协议,特意购买了白蛋白。

    治疗肺脓肿,对一家社区医疗机构来说,是没有太成熟的经验的。陈应军说,好在他们和一些三甲医院都是医联体,还有包片指导他们的医院,天坛医院等知名医院的专家一直在远程指导,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救治。

    事实上,在丰台区,过去大半个月,2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增开了200多张病床,及时收治了一些有重症风险的患者,同时二三级医院的专家也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包片,提高救治水平。

    医护和物资储备的机制已经建立

    开设病房以来,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共收治了3名患者,目前病情均已好转,出院回家休养。陈应军说,虽然疫情近期趋稳,居民住院治疗的需求降低,但一套医护和物资储备的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随时可以再运转起来。

    过去大半个月,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病房一起被紧急改造的还有输液区。一些在二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有回社区医院输液的需求,还有一些患者既要输液,还要进行氧疗,社区服务中心也接下了这项任务。

    患者来输液不是扎上针那么简单的,需要护士不断巡视,还有配备相应的抢救、监护仪器。刚开始的时候,陈应军把其他门诊的监护设备先调来,满足输液室的需要,医护人员也向输液室倾斜。

    不管是开设病房,还是扩容输液室,陈应军说,他们都是举全院之力。

    在输液室的记录本上,最多的一天有80多人来输液,或进行氧疗,一位护士回忆,最忙的时候,几乎一天都没有坐下来的时候,而日常,社区医院输液的患者大概是个位数。

    以前,很少有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吸氧,顶多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来灌氧,一周也用不了多少,而现在两三天就得10瓶。

    除了及时发现就诊患者中的高危人群外,基层医疗机构还要发挥家庭医生紧密联系社区百姓的作用,密切关注老年人。

    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社区中,有的社区甚至有100多位空巢老人,需要中心的家庭医生眼勤、耳勤、腿勤,三天两头关注着他们。社区还有4家养老机构,不少老人都常年卧床,需要重点监护。“新十条”后,家庭医生跑这些机构也特别勤,一名家庭医生包了一家养老机构,每天都有上门巡诊,给老人们做体检,关注他们的健康动态。

    不久前,家庭医生张静在一家养老机构巡诊时,发现一位86岁的老先生呼吸急促,高烧不退,立即给予抗炎退热等对症处理,指导护工进行排痰操作。下班后,张医生还是放心不下,又特意跑到养老院看望。她发现老人病情比上午加重,随即通知养老院负责人,协助预约120转诊。老人得到进一步治疗后,病情好转,张医生也松了一口气。

    春节前,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接了一个“大活”,要对医院进行改造,建设一间CT室,确保春节后的十天半个月内,能开展CT检查。

    这是一个大工程,CT机有两三吨重,CT室要进行加固和防辐射的改造,快过年了,也找不到工人。但这家社区卫生院还是扛下了任务,确保春节前CT机能安装到位。

    接下任务后,马家堡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科大夫们外出培训去了,要保证机器来了以后能用得上。

    从核酸采样,到开设病房,甚至CT室,3年战“疫”,这家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接单,刷新业务状态,保证居民健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17日 03 版

一家社区卫生中心三年战“疫”样本
地坛医院ICU一位年轻医生与新冠病毒较量的一千天
三年阔别,我们要回家过年了!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