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护航“浪尖上”的春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17日   06 版)

    “打通海上救援‘最后一公里’,并让它常态化。”

    ---------------

    实施“乙类乙管”后,超20亿人次的“大迁徙”预计将在此次春运回归。春运每年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场“大考”,今年的“考题”可能是近几年来最难的。水路运输同样面临巨大考验。

    最近,每天约有40万人次通过水路返乡。随着海上客运量明显增加,海上交通安全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护航浪尖上的“春运”,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南一飞”)机务李健每天晚上都在加班。工作十余年来,李健有10年春节期间都守在南海上。

    载着病人的直升机停进了医院

    “比较太平。”“南一飞”救助飞行员侯斌用这个词来形容当前他们所守护海域的情况,相较于前段时间连轴转地救援,这段时间,他们救援的次数反而有所减少。然而,他们脑海中应急救援的“弦”却绷得更紧了。

    1月6日,在春运启动的前夕,南海救助局还开展了“三位一体”联合演练,在南沙海区的重点海域部署了25艘救助船、5架救助直升机、10支应急救助队,实施24小时全天候待命,险情一旦发生,马上救援。

    茫茫大海上,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出现险情,并且救援难度很大。2022年除夕夜,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一工程船失火,火势逐渐加大,船舶火势无法控制,1人遇险,需要紧急救助。当时,正在该海区值守的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31”轮迅速用消防炮对失火的工程船进行灭火,最终,火被扑灭,遇险人员也转危为安。

    相较于春节期间的救援,“南一飞”救援人员平日里面临的救援更多也更险。例如,元旦前夕,侯斌曾连续进行了几次海上救援。

    “这里有病人胃穿孔,情况紧急,急需直升机救援。”2022年12月12日下午,在珠海市东南方向约120海里的位置,一艘轮船向南海救援局发出了求救信号。接到救援任务后,作为直升机副驾驶的侯斌与机组成员火速赶往现场。

    经过搜寻定位,侯斌与机组成员一起确认了吊运位置,绞车手将救生员陈泳楷放到了甲板上,救生员接上病人后,直升机又火速飞向医院。按照一般流程,直升机接救病人后,应返回基地机场,交由120进行处置。

    抢救危重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最终机组没有选择通常的流程,而是直飞医院。当日17时13分,直升机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以下简称“遵医五院”)停机坪稳稳降落,舱门打开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推着担架将病人接了过去。

    侯斌说,救助必须争分夺秒,将病人直接从海上送到医院,相较于救护车转运,可以节省至少40分钟,这对病人尤其是急症、重症病人,至关重要。

    这位病人被送到医院后,直接进了ICU病房,被抢救过来。这更让侯斌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这也是这支队伍与“遵医五院”携手完成的第三次空中“生命接力”。

    侯斌说,从2021年开始,飞行队就已经实现将救援的危重人员直接送往医院,在珠海,他们已与两家三甲医院合作,可以根据救援的实况,必要时候将遇险人员直送医院。侯斌说,“我们打通了海上救援‘最后一公里’,并让它常态化。”

    在危机时刻冲得上去

    在海上险情出现危及人命的紧急时刻,往往也是最需要直升机救援的。侯斌和队友们常常披星戴月地出发,劈波斩浪救援,战狂风、斗恶浪,正如救捞精神所诠释的那样:“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救援时,海上救助飞行队遇到两种救援情况比较多,一是急症、重症病人的转运,二是突发紧急情况后,船员和船只的救助。虽然这两种救援的处理方式不同,共同点却是“谁都等不了”。侯斌说,当时他们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要快、要把人救回来。

    2022年12月26日凌晨3时许,“南一飞”接到救助信息:在珠海市东偏南约60海里海域处,一无名货船进水,船上3人请求救助。睡梦中的侯斌接到任务,立刻爬了起来,赶去救援。

    直升机抵达时,他们发现出事船只严重向左倾斜,船头已经快没入水中,船尾翘得很高,即将沉没,3名遇险船员正站在甲板上等待救援。机组立即展开救援作业,救生员携带救援套下降到货船船尾,20分钟后,3名遇险船员先后被安全接上直升机,无人受伤。

    在很多船员和乘客眼里,侯斌他们是“守护者”。作为救助直升机的“体检员”,更多时候,李健是在背后默默守护大家。侯斌他们平安归来后,李健的任务就开始了。机务人员接到直升机后,要对直升机进行全方位的“体检”,再清洗干净,防止被海水腐蚀。

    有时,太阳刚升起,直升机就要起飞了,机务人员需要提前半小时开始检查。有时,李健和队友们5:30就开始航前检查。有时,救援任务比较复杂,不知道直升机何时回来,他们需要一直等待,加班也成了机务人员的常态。他说,“只要飞机确定返航本场,再晚我们也要等。”

    机组执行远距离救助往往需要机务人员跟机。有一次,台风快要来了,一艘渔船在海上失去了动力,无法行驶。救援人员开始救援时,船在海上漂浮不定,一名救生员腰部被船撞伤,返航途中直升机突发设备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好,可能面临台风的正面冲击。

    当时,跟机的李健怀疑供电有问题,让飞行员重置了供电系统,之后,直升机顺利返航。

    救助直升机的线路系统比较复杂,有些时候,直升机的故障与线路有关。机务人员需要分析整个系统线路图,操作手册上大概有10页线路图,需要一根线一根线去查。李健说,“一个小故障往往要找遍飞机各个角落,像大海捞针一般。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故障,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一次直升机线路出现故障,一直没查出问题。李健接手后,连测了3天,终于发现其中一根线松动了,排除了故障。

    18年救险1110人

    救助国际渔民也是这支飞行队的日常。一次,李健随队飞往西沙群岛救援时,救起两名越南籍落水渔民。李健记得,当时,在海面上的船只已经翻扣,船上的两名越南船员已经落水。

    两人被救起来时,因为在海水里太久,出现了脱水症状。救援人员给他们换了衣服,喝了很多水后,两个人的状态才有所好转。随后,他们双手合十,一直向救援人员作揖,点头鞠躬,表达感谢。

    去年,是这支队伍建成的第十八个年头,他们累计飞行的时间已超过1.6万个小时,参与救援超过1200次,从海浪里抢出的遇险者超过1110人。

    今年对于这支队伍来说是一个新起点。李健希望能够尽快熟悉它们,早日与它们并肩作战,壮大我国海上救助力量,保证好海上航行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往年一样,侯斌、李健以及众多“南一飞”的救援人员,在祖国的南大门守护着海上旅客、船员的安全。今年海上旅游人数增多,客轮的客流量增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增大。侯斌觉得今年会更忙,他们正打起“十二分”精神,护航“浪尖上”的春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17日 06 版

护航“浪尖上”的春运
浪尖上的救援“逆行者”
“你看,救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