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锻造王牌劲旅

——记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

通讯员 李永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19日   07 版)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潜心培养人才,近年来带出200多名导调骨干。刘明松/摄

    扫一扫 看视频

    长剑出深山,开训即开战。新年伊始,一场导弹火力突击演练拉开大幕。导演席上,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盯着屏幕上的电子地图,手指不停敲击键盘,为参演官兵设下“连环阵”:“毁瘫”通信、“延误”发射、“变换”目标……

    参加演练的火箭军某旅官兵毫不示弱,一路反侦察、抗干扰、强突围,驾车仗剑迂回穿插,准时完成“导弹发射”。

    演兵场上,丁国林被参演官兵称为“一位让人又爱又恨的‘麻烦制造者’”,他曾荣获全军优秀参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等荣誉,官兵们说:“对战丁国林,平局就算‘赢’!”

    忠诚

    不久前,火箭军部队年终军事训练考核展开,一支支导弹旅在数九寒冬上演“狭路相逢”的对手戏。作为考官团队一员,丁国林出发前便刷新“战法库”,一批新招法悄然嵌入“考卷”。“出题”刁钻,“判卷”严苛,很多官兵感叹:“这个丁国林,每次都有不同的狠招绝活。”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丁国林认真学习报告,在领悟精髓中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了更深的理解:“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我们就是要当好越来越硬的‘砺剑石’。”

    一个“硬”字担当使命,一个“越”字责重千钧!“以身为石,潜心砺剑。”丁国林经常这样说。但从军之初,他的认识还没有这样的“高度”。那年7月,他带着“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投笔从戎,没想到却成为部队首批对抗导调员。他找到领导,要求换个战斗岗位。

    “只要为了谋打赢,哪个岗位都是战斗岗位。再说了,没有磨刀石,哪来倚天剑?”领导答复他。一连数日,丁国林反复咀嚼这句话,心头逐渐亮堂起来。他写下座右铭自勉:“此生愿作一块石,是以砥石化钝为利,或以金石淬剑试锋,许以砾石夯基铺路,这就是我的使命!”

    时隔不久,一支导弹旅从峰峦叠嶂的南国出发参加对抗训练。导弹部队怎么搞对抗?丁国林和战友一头雾水,结果可想而知。

    “惨败”让丁国林“无地自容”,更激发出“知耻后勇”,他向领导提出“到导弹旅代职淬火”的申请。

    旅里以为他来“镀金”,官兵把他当“客人”。这可愁坏了丁国林,他开始四处拜师学艺:专业学习,主动“插班”跟着新兵同训同学;装备调试,缠着营长问个不停;实弹发射,磨破嘴皮争取到“观摩券”,还自告奋勇参与任务筹划。

    “这个学生官,聪明又能吃苦。”一年后,丁国林代职结束,黑了、瘦了,但专业知识却收获满满。

    多年过去,这个导弹旅整装出发参加对抗训练。当年的“高徒”已是专司导调的“高参”,丁国林为他们量身打造“战法”,让老战友吃尽苦头,但该旅的战斗力曲线却一路走高。部队归建前,旅领导专门找到丁国林,请他帮忙研究补训强训的办法举措。

    这些年,丁国林和战友不断用战略思维、创新战法、专业技能为“砺剑石”加宽增厚,化作对抗训练路上的一个个路标。他熟练掌握多型导弹作战运用,设置数百个调理课目,归纳上千种典型战例,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对抗组训路子,开创了火箭军部队先河;他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运用“科技+”“网络+”探索创新多种战法抗法,“东风剑谱”再添新招。

    “倚天剑”有剑的使命,“砺剑石”有石的担当。前不久,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新年度开训如火如荼展开。风吼雪舞,丁国林看着眼前火热的练兵景象感慨,“淬炼大国长剑,锻造王牌劲旅,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磨砺

    那年盛夏,火箭军组织实战化军事演练。某旅千里转进奔赴发射阵地,导弹刚刚起竖完毕,遭遇天气突变,气象员报告:“风速接近战标临界值。”

    “遭遇复杂天候,能不能推迟发射?”指挥员把电话打到导演部。担任演练导演助理的丁国林与导调团队一商量,给出明确答复:“超过战标了吗?没超过就打!”

    一声“点火”,导弹准时发射,创下该旅“装备用到极限、本领练到极致”的又一纪录。

    这些年,丁国林想方设法把对手“逼到绝境、难到极致”,还不忘坚持“严上严、实打实、硬碰硬”的标准。他经常告诉战友,火箭军执掌大国长剑,我们作为“砺剑石”,岗位虽然很平凡,但所作所为都事关国家安全。

    那年11月,某导弹旅从南到北跨越大半个中国,挺进训练场开展实战化演练。抵达时天色已晚,部队先是组织一波火力突击演练,接着搭设帐篷宿营,就在大家准备休息时,丁国林带着导调团队又下达新课目:“为了锤炼快打快撤能力,你们整旅连夜转场,重新部署。”

    望着黑咕隆咚的深山林海,旅领导有些犹豫:“奔波几千公里,又刚组织一波演练,早已是人困马乏,要不等明天……”

    没等话说完,丁国林笑着说:“这可不行,越难才越有成效。”沟通轻声细语,但态度异常坚决。忙碌了一夜,该旅连夜转进几十公里,再次部署完毕已是曙光初现。熬了一夜的丁国林顾不上休息,带着小分队开始逐项检查打分。

    这些年来,丁国林和某导弹旅曾经“五度交手”,当初的旅领导已成为他现在的“顶头上司”,回想起当年的对决交锋,他这样评价丁国林:“这小子,一上训练场就‘六亲不认’,但现在看来,推进练兵备战还真需要这样的‘铁面干将’。”

    这些年来,丁国林的岗位不断在变,但在对抗训练中唱“黑脸”、出“狠招”的习惯却始终没变。

    有一次,一支老牌劲旅对抗演练多天,丁国林带领分队连续实施多次高强度对抗行动,记下厚厚一摞“问题清单”。

    复盘总结时,吃了败仗的旅领导脸色有些难堪,大伙儿多是“点到为止”。可轮到丁国林发言,他指名道姓、见人见事,急得身边同事直扯他衣角。丁国林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一句话赢得大家的认可:“有‘炮’不放,就是失职。”

    丁国林不仅对驻训部队严苛,对“自己人”也很严。和丁国林共事多年的张林野说:“我们与部队搞对抗,丁国林在我们内部也搞对抗,那才叫一个狠呢。”

    这些年,在与部队对抗训练之前,丁国林喜欢先模拟“打一仗”。他将“战队”分成两拨儿,互为对手、攻防互守,大家在“如何打败对手”和“如何不被打倒”的双向选择中“互撕”,逼着每名队员都练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硬本领。

    2022年12月,丁国林不仅自己获得三等功奖章,还带领全处捧回集体三等功奖牌。大伙请他发表“获奖感言”,他的话简短而发人深思:“百炼方成钢、实战铸王牌,只有从严从难抓好实战化训练,未来才能决胜在疆场!”

    胜战

    那一年,某导弹旅闯过重重险关,战胜多个“对手”,千人百车挺进发射阵地。导弹升空的震撼瞬间,丁国林比发射号手还兴奋,他说:“我们愿默默守望在战友身后,淬炼胜战刀锋,分享胜利喜悦,用牺牲奉献为他们铺就胜利之路。”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丁国林也不例外。大学毕业那年,作为定向师范生的他本有“包分配”的工作,但他却投笔从戎来到部队。本以为军旅人生从此“一声点火天地惊”,没想到被安排的岗位却是寂寂无闻的对抗导调员。丁国林很快沉下心来,苦练本战位专业技能。

    某导弹旅是赫赫有名的“王牌旅”,先后几次参加对抗训练。丁国林和战友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逼着他们应战应变、换羽新生。

    去年,该旅奉命执行某重大任务,闻令亮剑出鞘生威,王牌劲旅再展锋芒。而这烈焰与荣光的背后,也有丁国林和战友们默默奉献的背影。

    还有一次,几支劲旅相距千里异地对抗,丁国林负责导调考评、摆兵布阵。就在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另一支导弹旅找上门来:“我们看对抗训练效果很好,能不能也给我们‘加个餐’?”

    丁国林当场表态:“有啥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一连数日,丁国林带着战友们为加训导弹旅进行授课辅导、课目导调、考核讲评,最后还整理送上一份“错题集”。后来,这个旅参加火箭军战斗力检验考核,顺利挺进前三名。

    听到这个消息,丁国林和战友们欣慰地笑了。当兵日久,丁国林愈发喜欢“不计名利得失、甘为幕后英雄”的感觉。他说:“我们无需羡慕别人的风光,竭尽所能做有利于提升部队实战能力的事,这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自打穿上军装,丁国林就很少给家人谈起工作上的事,父母知道部队有要求,也从不多问。直到2018年3月,丁国林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走进神圣的人民大会堂。他父母从电视上看到新闻,高兴得一夜没睡着:儿子有“出息”了。

    报喜不报忧,是为人之子的孝道;吃苦不言苦,是作为军人的担当。这些年,丁国林带给家人的大多都是各式各样的奖杯证书,却很少提及背后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寂寞坚守和超常付出。

    2021年12月,火箭军举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丁国林说:“也许,在沙场的征途上没有我们的鲜花掌声,但万里天疆必定有我们共同绘就的壮美弹道!”

通讯员 李永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19日 07 版

锻造王牌劲旅
从“心”出发
为孩子们打造更好的追梦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