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留校过春节 追逐科研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胡正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31日   02 版)

    1月22日,大年初一,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研究生李丛一大早就赶往学校实验室。牵挂着实验所需的100多只小鼠,她今年留在学校过年。

    李丛的研究课题是探究饮食干预对小鼠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持续3个月,为验证干预物对疾病是否有防治功效,她每天都要到实验室进行小鼠实验。清晨6∶00,天微微亮,李丛穿上工作服,进入工作间;6∶30给小鼠称体重,统计进食量、饮水量;7∶30检查每个房间的小鼠饲养ivc系统(一种用于生物学领域的科学仪器)是否正常,记录温度、湿度和压差。完成这些工作后,她还要清洗穿过的洁净服,及时灭菌。下午,她要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晚上20∶30再次给小鼠灌胃,测进食量、饮水量,一直忙到晚上22∶00左右。

    李丛生于1999年,工作起来手脚麻利、动作娴熟。很多人看到会害怕的小鼠,在她眼中却是个宝。“小鼠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繁殖能力强,近交品系容易培育……”介绍起实验工作,李丛格外熟稔。

    其实李丛的家就在合肥,但因为惦念着实验进展,她只在除夕回家吃了顿年夜饭,就匆匆赶回学校。因为同学们都回了家,她不仅要管理自己的100多只实验小鼠,还要帮着照看师姐的小鼠,定期换垫料、加食加水。这个春节,她比平时更加忙碌。

    今年春节假期,安徽农业大学共有49名学生留校开展科研工作,他们有的在田间地头忙碌,有的在实验室科研攻关,都在追逐着心中的梦想。

    在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大年初一早上8∶00,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一学生陈兴志就到了玉米基地,穿上工作服,带上授粉袋、剪刀、记录本,等着老师分配任务。

    由于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每年春节前,海南南繁基地都会吸引大量科研人员,利用这里丰富的光温资源开展农作物加代育种研究。伴随着光照增强、温度升高,陈兴志和师兄师姐们忙碌起来。给雄蕊套袋、拍打,将花粉撒到雌蕊上,套袋并封牢……几个动作要重复无数次,但陈兴志不觉得枯燥,“每一株玉米都是一个生命体,稍一疏忽就可能错过一份好的育种材料。”

    这是26岁的陈兴志第一次在外过春节,难免有些想家。除夕夜,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聊聊天,他给家里打了视频电话。“看着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过得很热闹,父母也放心。”

    陈兴志从小没干过农活,但这段时间他一大早就钻进玉米地,中午随便扒几口饭,接着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春节这里的气温也能达到二三十摄氏度,“可能北方会觉得这样的温度很舒适,但在玉米地里一钻就是一天,常常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但陈兴志觉得这样的工作更有价值,“想做科研就不能怕吃苦,搞农业的不到生产一线,肯定出不了成果。”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和导师、师兄师姐们探讨科研进展,他觉得这是自己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春节期间,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玉莹几乎一直泡在自习室,她正在准备毕业论文,也忙着准备各类考试。因为疫情原因,她去年12月初才从老家回到学校,大部分课程通过网络完成,她想赶快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这几天,她吃过早饭就到自习室开始学习。“自习室空无一人,我可以把学习资料全部打开,铺满几个座位,太爽了。”

    大年三十中午,王玉莹参加了学校为留校生举办的“开心过大年”活动,在开心包饺子、活力羽毛球、幸运抽盲盒、开心套套圈等项目中她玩得很开心,也品尝了丰盛的除夕宴。大年初一上午,她给自己放了半天假,“给家里打了电话,‘隔空’给长辈们拜了年,然后又到合肥市城隍庙感受了浓郁的新年氛围”。

    王玉莹也曾对学业有过焦虑和迷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帮她开导,让她走出困惑。寒假留校的这些天,她也认真思考了自己的就业去向。她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把更多发生在身边的温暖故事和国家发展的道理讲述给学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胡正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31日 02 版

留校过春节 追逐科研梦
引导青年深刻领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意义
从“巨轮出海”看我国造船业提质升级“新航迹”
一名85后退役军人的“春天”
一份法律问答里的持久关切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