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为何返乡做家庭农场时,85后退役军人张宁说:“想回来干点事儿。”
今年春节期间,我听到不止一名年轻人说过“想干点事儿”,让人振奋。去年此时,大家聊天的关键词还是“疫情”。
他们有的是想回到村里“干点事儿”。在河北省大名县孙甘店镇陈道仙村,3名85后农村青年投资约200万元成立了中叁农业合作社,流转400多亩土地种植菊花,用以制茶、制药。在距离该村不远的张铁集乡南刘店村,85后青年赵永杰最初种植山药,现在主攻山药的存储、分销,每年经他的冷库分销出去的山药约1600万斤。
也有的是想为村里做更多的事。孙甘店镇最年轻的村支书是一名90后退役军人,回乡之前在哈尔滨当过8年兵。他坦率地说,如果只是回村“躺平”,“那回来就没有意义,在外面随便干点啥不好?”正月初五一早,他所在的镇政府重启了因疫情中止了3年的招商引资座谈会,其中一名80后干部说:“有的乡初二就开了,咱们这算开得晚了。”
还有不少年轻人想走出村闯一闯。春节期间,一般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村里信息流动“最活跃”的时候。听说同村有人承包建筑工程,一名快要毕业的00后便“自荐”去实习锻炼,准备启程去海南的某处工地“开工”。过了正月初五,村里不少人就将离乡返工,一名即将外出务工的村民说,“在家多待一天就耽误挣一天的钱”。
有人为了谋生,有人为了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有人为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怎样,大家这种干事的紧迫感和热情,让人振奋,也让我备受鼓舞。时光易逝,与其“躺平”抱怨,不如站起来向前冲,说不定会闯出另外一片天地。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