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制造业当家 高质量发展

看!杏坛小镇这样“唱大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见习记者 刘胤衡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2月22日   07 版)

    龙舟竞渡:杏坛龙潭村龙母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本版图片均由杏坛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提供

    龙舟竞渡:杏坛龙潭村龙母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扫一扫 看视频

    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杏坛向新,水兴杏坛。在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写好新时代新发展的“大文章”,唱好“产才共融、青创友好”的这出“大戏”,杏坛正以时不我待的“冲锋舟”精神,奋力开拓“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在这里起飞、降落。在飞机待飞或维护停靠地面期间,飞机地面空调系统会源源不断地吹出舒适、清新的空气,为机舱内人员降温送爽。

    或许人们不知道,这股“新风”来自2200余公里外,一个以水乡闻名的小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当地的特种空调企业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1000多套飞机地面空调系统为国内外20多个大型国际机场服务,可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对机场环境的污染,可谓名副其实的“黑科技”。

    包括申菱环境在内,在辖区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的杏坛镇上,活跃着两万多户市场主体,2022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836.8亿元。自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从最初的桑基鱼塘,到曾经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再到如今制造业当家的工业大镇,蹚出了一条镇域经济发展的“杏坛路径”。

    “进口废旧塑料集散地”十余年蜕变

    走在2月的杏坛镇,小桥流水,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而在当地土生土长的70后企业家、杏坛镇总商会会长梁瓒伦印象中,曾经的杏坛镇“走到哪儿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儿”。

    “十几年前,杏坛虽然也有一些做家电和材料的优秀企业,但在各个村级工业园内,占比超一半以上的还是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加工行业,最高峰时,大大小小的废旧塑料贸易与加工主体超过3000家。”梁瓒伦说,那时的杏坛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无产业集群。

    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理位置远离顺德城市发展的两大主轴,偏居一隅的杏坛没能跻身顺德经济“主战场”。低效益的废旧塑料产业和一些零打碎敲的配套产业在被“边缘化”的杏坛找到土壤,这让杏坛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令当地居民非常反感。

    杏坛向何处去?产业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现实考题。“很多杏坛的企业家在废旧塑料产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在2000年后,随着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调整,很多企业意识到这个行业不能持续下去了。”梁瓒伦说,不少企业开始向先进材料领域谋求转型。

    在杏坛街道上,随处可见带有“材料”二字的广告牌、标识牌和企业名称。梁瓒伦在2000年开始进入建材与家电领域的保护膜材料行业,他看到“当时房地产兴起,建材与家电行业呈爆发式增长,保护膜行业也迎来高速增长”。其后,他不断变换赛道,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2012年瞄准电子、光学级保护膜和功能性新型膜材料,创立了广东东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杏坛以村级工业园为主,我们的公司也在那里,后来政府对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能,不少企业开始清算破产。”梁瓒伦说,为满足产品转型升级要求,东立公司在高新区建设了现代化的工业厂房。

    在东立公司的新厂房,不同类型的生产线在不停运转,这里能生产出厚度仅为6微米的新型膜材料,“几乎是没有厚度,精度需要控制在0.1微米以内”。从这里出厂的产品将被应用于新型显屏、智能触控屏、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梁瓒伦说,公司根据市场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在新材料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多年来保持着良性发展和营收增长。

    梁瓒伦和企业的探索之路,成为杏坛镇转型升级谋发展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顺德更加突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发力创新驱动,严格限制村级工业区的扩张,并在2018年启动了村级工业区改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加强互动,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与此同时,杏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向落后产能开刀,撕下高污染产业集聚的标签,聚力打造新材料、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等经济新引擎,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工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杏坛镇党委书记孙春刚介绍,2022年,杏坛镇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区前列,杏坛高质量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农业强镇到工业大镇、工业强镇的转变。

    直径0.025毫米金属丝的高质量发展之问

    在杏坛考察期间,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袁斌提出了一个“精细化金属加工之问”。

    他举例说,把金属加工为金属丝并不难,但如果做到更加精细化,把金属丝加工到0.34毫米细,即可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医疗器械上;如果能加工出直径0.025毫米的金属丝,则可能应用于电子、芯片等领域,“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不会被‘卡脖子’”。

    实际上,如何做到直径0.025毫米金属丝的提质升级,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之问。

    当前,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迈步高质量发展,迎头赶上的杏坛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

    日前,杏坛镇重磅发布《制造业当家“3510”战略规划方案》,为未来3年、5年、10年各阶段的改革发展锚定方向:力争3年内,按照“前港、中产、后城”理念,高位谋划和规划好杏坛全域空间格局;5年内,推动杏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10年内,全镇域形成“先进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

    在袁斌看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这种大背景下,杏坛镇提出再次转型升级既顺应了国家发展大势,又是产业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产业在不断发展,不积极求变,就很容易被淘汰”。

    袁斌认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杏坛镇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了更多底气、更厚的家底去转型升级”。

    看中了杏坛的营商环境、区位交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专注于锂电池研发的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开始在此投建产业园,2020年第一条自动化产线实现量产。公司副总经理易守琼介绍,这里的4条产线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电需求,年产总值将达90亿-100亿元。在她看来,杏坛的后发优势正在日益凸显,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改革不杏坛”

    “无发展,不杏坛;无改革,不杏坛。”孙春刚说,杏坛作为一个制造业起家、制造业当家的工业大镇,今后要迈向制造业“兴家”,更需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冲在前列,“杏坛正面临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临港经济生态圈开发等系列机遇,即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设、人才大引进”。

    近日,10余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来到杏坛,为其改革发展“把脉问诊”。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院长、教授石忠宁认为,当前杏坛要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实施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并整合资源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平台,吸引优秀企业、项目落地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所所长曾真分析说,杏坛镇的工业经济大多停留在制造环节,交易环节则被广州、深圳、佛山中心城区所吸附,杏坛并没有享受到交易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力生产性服务业,杏坛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弥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短板,综合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三产融合”。

    对于杏坛镇的未来,梁瓒伦很有信心,“杏坛镇很重视全面的提升发展,出台了不少对应的规划方案和促进政策。按镇委镇政府的规划,做大做强如新材料、智能家居、新能源等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供应链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杏坛必将迎来大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见习记者 刘胤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2月22日 07 版

看!杏坛小镇这样“唱大戏”
从三产融合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杏坛探索
杏坛青年人才小镇:为何偏偏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