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这里的网聊有力量

“群聊”一年,相当于开了五次全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3月01日   05 版)

    2100多名委员参加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开幕,不过,委员们的网上“签到”已经开始了。

    截至2月28日9时,已有1775名委员通过专属账号在手机上登录了“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以下简称“委员履职平台”),并在群里纷纷“接龙”告知工作组。

    2月20日9时起,委员履职平台对新一届委员开放。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张月卓特地观察过:12个小时内,后台已收到委员提交的204份提案和57份大会发言材料。4天后,登录的委员就已过半。

    他的同事、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网信办主任韩志磊对比了后台数据。上一届2000多名委员是在近一年时间里,陆续进驻这一平台的。这届委员网上履职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的要求,2018年8月,全国政协推出移动端的委员履职平台。

    第二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到了这个平台,称其“为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创造条件”。

    5年来,这个用户群体极为“小众”的App,活跃度与日俱增,上面留下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足迹。

    去年两会,99.97%的政协大会提案通过网上提交——5979份里,只有两份是纸质版。即使是请假的委员也未完全缺席,而是在手机上参加了讨论或提交提案和书面建议。

    张月卓对记者表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履职已成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一大亮点。信息化赋能,也开拓了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空间,有效提升了协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网上履职经常化”。

    他说,全国已有10多亿网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的工作自然要向网络延伸。

    当了15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记得,从前交提案是打印出来,放在档案袋里。有了委员履职平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便了很多”。

    令俞敏洪感触很深的,还有政协委员的“群聊”。

    2022年,委员履职平台开设了30个主题议政群,每个群依据全年的协商计划,设定了不同的议题,从“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

    经过整理,在这些群里,委员有效发言的总条数超过1.7万条,估算下来,“每年网络议政发言量相当于开了5次全体会议”。

    最近5年,全国政协累计开通了144个主题议政群,有效发言是9.1万条、1000余万字。

    在一些方面,全国政协委员的群聊与一般网民的体验并无不同:他们频频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并且使用一定的表情包来调节气氛。

    如同全国政协所期待的那样,“把委员碎片化的时间、灵光一现的思想火花充分利用起来”,在委员履职平台,经常凌晨也会有人发言。

    但此处的网聊不会过于发散:每一个群,都是为一个特定主题而开的。

    全国政协拥有多层次的协商议政平台,其“龙头”是一年一度的全体会议,此外,还有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专家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不同频次和不同主题的活动。如今,这些活动开始前,几乎都会建一个主题议政群,系统默认下,所有委员自动入群,有兴趣即可发言。

    议政群通常在现场活动前一个月开设,等到活动线下举办时,会向与会者报告“截至目前”的网络议政情况。

    除了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全国政协从2022年开始推出年度网络议政工作计划。

    政协委员们的“群聊”是有力量的——与两会上的发言一样,他们的聊天记录会经过梳理,形成简报。一些真知灼见通过不同渠道,送交不同的方面,供决策参考。

    张月卓指出,有时群聊的内容还会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因为不同履职形式是相互贯通的。

    委员履职平台上的第一个主题议政群开设于2018年。不少政协委员记得,那是在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之前,为了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也亲自参加讨论。

    全国政协主席会议的每一位成员都时不时地参与过群聊。与线下协商活动一样,群聊的参与者,还包括受邀的党政部门负责人、学者、相关行业从业者。他们使用临时账号入群,与委员互动交流。

    比如,谈论物流业发展,顺丰速运的创始人王卫曾以这种方式进群。

    虽然参与者的立场和见解不同,在群聊里,全国政协提倡的原则与常规协商活动是一贯的:“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鼓励的是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

    在一个有关数字经济的主题议政群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连续留下了很长的语音。他的语音被转换成文字,经过修订,入选了最终的“主题议政群工作报告”。来自中国联通的张云勇委员作为“群主”,在群里发布了这份报告。190页的报告收录了168人的发言,内容按时间而非发言人职务高低来排序。

    报告上传后,委员们还在接着发言;协商会散场了,但群里的协商经常“会终人不散”。

    事实上,群聊会在设定期限后解散,但是,参与过的委员,在自己的任期内,随时都可以方便地查找群聊记录。

    张月卓说,经过前期的群聊,很多意见在现场会之前其实都已明晰。达成共识的,现场就可不必讨论,一些重点问题则可深入协商。如此下来,效率提高了,协商的链条变长了。如今,委员网上履职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履职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一个佐证数据是,过去5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处理的社情民意信息,数量上实现了“成倍增长”。

    2022年的政协全体会议简报记载,有100多位委员在小组讨论时提到了委员履职平台对自己的作用。

    这个平台上,每一位委员都可以随时发起个人的提案讨论群,请其他委员讨论,直至联名提案。全国政协秘书局网信办一级主任科员刘正浩介绍,平台上已可查询20年来的所有提案,可以自动检测相似度,帮委员分析有没有类似提案。此举有利于减少重复提案。事实上,提案“查重”功能,也是应委员们的要求而增加的。

    刘正浩说,随着委员活跃度提高,平台功能也日益丰富。之前只是议政功能,现在则“具备了服务委员履职的所有场景”,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文件、提交建议、参与读书活动或者填报个人履职记录。

    “不受时空限制履职”,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对此更有体会。过去3年,尽管各行各业的线下活动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港澳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的人次不降反增。

    来自香港的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陈冯富珍委员,在有关教育改革的群聊里发表过意见。过去,她参加的多是与健康主题相关的协商活动——履职平台突破了政协界别小组的限制。

    香港恒通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施荣怀委员连线一场远程协商会时,自豪地告诉大家,“我是在位于港岛的办公室参与互动。”

    2018年,借助信息技术,全国政协创设了远程协商会,设置分会场,现场连线外地与会者。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正在外地出差,他把车停在路边,用手机连线参与了活动。这让他感到很新鲜、很兴奋。

    张月卓记得,第一场远程协商会后,大家都很振奋。政协委员分布广泛,有的还外派在国外工作。组织大家进京开会,受到不少条件制约。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十分适合政协开展工作。

    针对远程协商,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他们会根据内容设计不同场景,在形式上更新颖,更具现场感,更接地气。议题要选择适合多数人参与、适宜在网上讨论的问题。

    由此,更多基层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从工厂车间或田间地头接入了国家议政殿堂。这些人包括老年活动中心的老人、山区学校的学生、卡车司机和扶贫搬迁户。

    张月卓告诉记者,参加协商的各界代表越来越多,这扩大了“基层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每一季度,全国政协会在委员履职平台上通报议政建言成果的采纳落实情况,如有些建议得到领导人批示和有关部门、地方的积极反馈。

    所有群聊里,得到反馈最为直接的,是两会期间向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提建议的议政群。这种议政群在2020年两会首次设立,当时就得到了463名委员的热情参与。有些委员在会场里提了意见,觉得不够充分,又到群里补充。就像每年派人到两会旁听一样,国务院办公厅派人入群收集意见,当天就分给相关部门处理,努力在大会期间就向委员作出反馈。

    国务院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21年开始,国办开通了“委员对政府工作留言小程序”,以更好地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委员们可以扫码进入。

    2023年两会,又有一个新的变化:这个小程序首次嵌入了委员履职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这意味着,委员们的“思想火花”可以更直接地抵达中南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3月01日 05 版

“群聊”一年,相当于开了五次全会
让保护未成年人的手指攥成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