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消防救援站里,挂着一面特殊的锦旗,上面写着八个大字:人民英雄,为民解忧。
送锦旗的是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隋振斗。冬日里寒风阵阵,老人不顾年迈体弱,坐着轮椅,执意将锦旗亲手送给消防救援站的战士们。在隋振斗眼中,“他们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密”。
从2002年建队至今,救援站收到的各类致谢锦旗有100余面。
这是一支以实际行动倡树雷锋精神的消防救援队伍。建队以来,一代代刘公岛消防救援人始终秉持着“守岛就是守家、人民就是亲人”的初心,不辞艰苦,扎根海岛,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为村民提供“零距离”的便民服务,曾获评“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如今,24名平均年龄28岁的队员常年驻岛,负责岛上58处历史遗存建筑和7家展馆的消防安全,以及14.95公里海岸线的水域救援和227.5公顷海上森林公园的消防巡查任务。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国家二类艰苦岛屿,因地理环境和通水条件限制,直到2021年,刘公岛才通上自来水。但岛上“停水、停电、停航”常有发生,每当这时,队员们主动承担送水保民生工作,为岛上居民送水上门,解决生活用水难题。自己却吃剩菜剩饭,节水度日。
艰苦的环境淬炼了这支队伍钢铁般的优良作风。他们聚焦主责主业,强力打造海岛“防火墙”,争做雷锋式消防人。
这支队伍在全国率先成立以消防员个人命名的“金良消防工作室”,建立灭火执勤、防火检查、消防宣传、火灾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些年,累计排查整改村民家中用火、用电安全隐患100余处,为村民捐赠灭火器材500余件,成功实施居民和游客救援救助1500余人次,创造了21年“零火灾”的骄人成绩。
不仅如此,他们争做“结对式”贴心人,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将岛上老住户作为主要帮扶对象。
东村是刘公岛上唯一的海岛村,全村共50余户居民,以老年人居多,日常生活和日用品补给多有不便。刘公岛消防救援站为此专门成立6支党小组服务队,针对村民开展结对帮扶解困活动,赢得了驻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2021年1月5日清晨,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电话,东村村民隋振斗老人身体突发不适,急需出岛就医。接到电话,该站队员第一时间赶赴老人家中,护送老人安全出岛就医。
日积月累,这支队伍竭诚为民的真情不断温暖着群众的心,不少群众开始自发加入守护消防战士的“一线队伍”。“爱心奶奶”刘序珍连续10多年为驻守海岛的消防员赠送亲手缝制的“平安”鞋垫,一时传为佳话。
“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好着呢!感谢你们经常来看我。”3月8日,在东村邓桂莲老人家中,刘公岛消防救援站5名队员与老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这是今年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之一。
哪里百姓需要,哪里就会看到这些年轻消防员的身影。自成立雷锋志愿服务队以来,刘公岛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已累计为东村村民清理柴草堆垛和木材13车、垃圾2.5吨,送水400余吨;定期为老党员送去生活用品、防疫物资、慰问品等,为60多名村民提供义诊服务。
身处刘公岛这一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随着游客逐年增多,这支队伍的服务半径也在不断扩大。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在景区设立“火焰蓝便民服务点”,作出“休息场所、免费茶水、急救药品、景区向导、展馆解说”五项服务承诺,面向国内外游客提供志愿服务。
据统计,这支队伍平均每年为游客提供饮用水500余桶,帮助或救助游客200余人次,为上万人提供向导、寻人寻物等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儿上。不仅如此,救援站还发动居民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带动发展16支党员服务队,设立42个党员服务岗,累计帮助群众上百万人次。
在刘公岛游客中心工作17年的讲解员慕迎晓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长。她所在的党员服务岗常年与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开展助老、宣讲等共联共建活动,深受其影响。“这些年,随着新老更替,这支队伍的面孔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为民服务情怀和雷锋精神的传承,他们一直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慕迎晓感慨。
“穿上消防服,我们是紧急救援的战士;换上便装,我们是百姓最亲的孩子。也正因如此,当老百姓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我们消防指战员。”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朱金良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