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用拙劲和巧思激荡起不息的医学“后浪”

一所地方“双非”院校何以走出五名院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3月20日   01 版)

    1983年,《蚌埠医学院学报》第三期同期发表了刘德培、陈孝平、王福生的三篇学术论文。当年,这三人中,有的是刚留校的青年教师,有的是在读本科生,如今他们已先后成长为两院院士。40年后的今天,三名院士的文章再次同时登上《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年第一期版面。

    “蚌埠医学院为我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难忘的学习平台,其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王福生院士回忆求学期间的经历时说。

    作为一所地方“双非”(指非“双一流”)院校,从1958年建校至今,蚌埠医学院(以下简称“蚌医”)已有5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此外,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杰出中青年学者、医学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

    可以说,“医学人才培养的蚌医现象”背后,是该校办学65年来摸索出的“固本守教、教授施教、传帮带学、反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的结晶。

    固本守教 传承大医之道

    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蚌医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上二医”)为主援建而成。建校时,上二医直接选派64名优秀教师,调拨大批教材图书、仪器设备、试验标本,将完整的教学体系复制到蚌医,奠定了蚌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几十年过去了,传承上二医优良传统的蚌医,从最初仅有一个医疗系发展到30个本科专业,基本涵盖西医所有门类;教职员工从几百人增长至数千人,但“以医为本、以生为本、以本为本、以质为本”的办学理念始终未变。

    该校原检验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夏俊至今记得,1986年来到蚌医工作时,上讲台前要先“补课”。“老教师跟我说,别急,先把自己的课补上,再给学生们上课。”于是,夏俊第一个学期选了生理、病理、病生三门课,考试时还和学生们一起坐在考场里答卷。

    三门“功课”结业,夏俊才正式执起教鞭,但课堂上仍要面临老教师随时而来的随堂听课。从建校至今,每位年轻教师入职后,学校都会制订为期两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并指定老教师手把手“传帮带”。

    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的祝晓光回忆说,第一次上课时,原本准备了两个课时的内容,结果一个课时全部讲完,多亏台下的老教师帮她圆了场。

    “老教师能指出一堆不足,甚至过渡语都‘抠’上一小时,真是精益求精。”祝晓光说,老教师把知识点编成中药“汤头歌”一样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就连板书布局都精准得仿佛测量过,令人赞叹不已。

    后来,夏俊成为教研室主任,还一直坚持跟学生一起做实验,跟青年教师一起备课“磨”教案。“老教授教给我的,我再教给年轻人。”她说。

    归因于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蚌医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并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得佳绩。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老教授们会“撵”到宿舍给学生补课,现在的教师也会用周末的时间,把没考好的学生“揪”到线上课堂挨个辅导。

    大拙至巧 实践孕育真知

    就在不久前,该校3名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在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二摘得特等奖。

    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是国家级A类赛事,被称为医学院校的奥林匹克。从2012年参赛以来,该校获得过1次一等奖、5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在全国100多所医学院校中,该校是唯一连续八届进入决赛圈的学校。大赛总裁判长迟宝荣曾经专程到蚌医调研成功经验。

    “秘诀就是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大咖’,对基本功的要求十分严格。”现就职于蚌医一附院的刘静,曾代表学校参加2013年的技能大赛,并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她的授课老师绝大多数是教授、主任医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据了解,蚌医率先将附属医院医生的职称评定与教职挂钩,教授、副教授100%给本科生授课,“承包”学生整个本科期间的学术指导。此外,学校将临床医学的三段式变成二段式,临床理论课和实习一体化,更加强调动手能力的提升。

    “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蚌医本科生培养的传统。也许在外人看来,蚌医的教学模式有点“拙”。采访中,蚌医教务处处长童旭辉介绍,理论教学始终坚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实践教学则讲求“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探索性”。

    大拙乃至巧。靠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蚌医应届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我们培养的是为人民服务、给群众看病的医生。患者将性命相托,你没点‘拙劲’,练不出过硬的技术怎么行!”临床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高涌从蚌医毕业几十年,仍记得老师说过的话。而这句话,他也对学生说了几十年。

    思想引领 培育医者仁心

    除了治学中一以贯之的“拙劲”,蚌医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近年来,学校在选修课模块中增加人文、历史、艺术课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价值引领、课程改革、科研启蒙、人文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医者有仁心”。

    今天,蚌医的校史馆里仍然保留着第一任校长谢炘的心脏标本。1979年,谢炘将遗体和器官捐赠给了学校,并留下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我身上划错千刀,也不让学生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在他之后,该校数以百计的医护人员签署了遗体捐赠书,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医学事业。

    学校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会开展“致敬无语良师”关爱生命教育活动,各个专业的同学向“无语良师”献花并写下自己的感悟。该项活动加深了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身份认同,培养了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价值观念。

    以德育人,以文化人。蚌医“戏曲传习基地”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基地的重要组织平台是学生戏曲社团——梨园风戏曲社。在“区域建团”工作推进过程中,梨园风戏曲社率先成立团支部。该团支部曾获得团中央“示范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

    此外,蚌医为全部本科生、研究生班级配齐了思政委员。学校党委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系统安排中,还专门组织了“思政委员进班级微宣讲活动”,让他们陆续走上讲台,以青年视角、朴实语言讲好身边故事、当代故事。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深沉的仁爱之心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坚持淬炼学生知行合一的精湛技能,毕业生具备基础宽厚、技能娴熟、勇于担当、后劲十足的鲜明特征。面向未来,蚌埠医学院将不忘办学初心,弘扬优良传统,以本为本、作育良医,努力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蚌埠医学院副院长陈昌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3月20日 01 版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开幕
一所地方“双非”院校何以走出五名院士
“上海牌”营商环境引凤来栖
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百场分享活动启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