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好!我是来自新疆的一名高中学生。我满足于现状,但又向往远方,我想为未来的自己再努把力。如果可以,能从您那里获得一些方法和知识吗……”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第五师高级中学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以下简称“第五师高级中学”)的孩子们满怀期待,一字一句写下对未来的憧憬。一封封书信跨越3739公里,将边疆学子的心声传至武汉。
张凯宁是武汉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队的一员,刚刚来到第五师高级中学时,他观察到自己“三进两联一交友”的结对学生莎莎(化名)有些害羞、腼腆,平时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谈心,张凯宁了解到其实莎莎很想和大家交流,但一见面话就哽住说不出口。
怎样能让莎莎更好地和大家交流呢?通过和支教团其他成员讨论,他们想到,书信是否会是一把钥匙?在他们的筹划下,莎莎和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一位学姐顺利结对,成为笔友。
“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也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emo。我也在努力奋斗,但好像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并没有好的结果,偶尔会因为没有一点起色而不开心,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也没有什么方向,对未来很迷茫,像找不到家的蚂蚁一样。希望姐姐可以给我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思路!”莎莎向学姐倾诉学习上遇到的瓶颈后,收到了这样一封回信:“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关系,慢慢来就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你的信念与目标是什么呢?如果有的话,可以分享给我;如果暂时没有,也希望你可以在高一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
信中,同是文科生的学姐除了给莎莎整理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她文科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还引导她有信念、有目标地为梦想而努力。一次次往来信件中,她们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最近的生活状态,从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到专业学习的技巧,从成长过程的烦恼到放松心情的方式,几乎无话不谈。在寻找信念与目标的路上,莎莎也慢慢打开自己,试着主动向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和生活越来越有动力,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充实自己。家长向老师反馈,莎莎每次打电话时说的话比以前多多了,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在第五师高级中学,有超过400名学生和莎莎一样,通过文字与结对的大学生笔友一起交流、表达、成长。他们在3000余份信件中实现文化共鸣和情感联结,成为跨越山水的好友。“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有机会和大学生学长学姐经常联系,满足了我对大学的很多美好期待。”第五师高级中学学生苏梦萌说。
“用书信陪伴的方式建立起高中生与大学生沟通的桥梁,为孩子们排忧解难,是我们策划‘山水知行’书信陪伴计划的初衷。”支教团成员张萱认为,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写信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山水知行”,让孩子们在遥远的新疆也依然保留这份奢侈。第五师高级中学校长王楚兵也是一名援疆教师,在他看来,了解学生情绪变化、学业问题、焦虑程度,让学生的情绪能有效倾诉和合理发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
除了“山水知行”,支教团在武汉大学团委、武汉大学毕业生的帮助下,成立了“悦读书角”,引入丰富的课外书籍,定期给学生们推荐好书。“我们希望用大学4年得来的知识和身边可以调动的资源,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支教团成员谢婧怡、余惠敏、康馨坦言,虽然她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大,但累加在一起,就有希望一点一点地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今年是武汉大学研支团前往新疆支教的第十个年头,多年来,一届届毕业生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支教大学生们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年轻活力,将大学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入高中校园,用青春力量与满腔热忱守护着边疆学子,让孩子们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研支团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许多孩子在一届届研支团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王楚兵说。
“看到孩子们的笑容,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张凯宁说。
中青报·中青网实习生 吴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