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思想者观察

人类命运共同体:十载耕耘大道行

唐磊 申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4月04日   10 版)

    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结合,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中国方案,在理念层面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实践层面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愈发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成为维护与推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命运与共:从理念到实践

    我们深知,仅凭理念与价值倡导远不足以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前述四大倡议就是中国为落实宏大愿景而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获得了沿线国家广泛认同。截至目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一带一路”已成为沿线国家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中国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2021年9月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对接,是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的一张良方,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此后不到7个月,中国进一步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减少安全赤字、弥合发展鸿沟贡献新思路。2023年年初,中国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随即又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在北京会晤,向双方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迈出关键步伐。这些事例都生动说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努力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担当。

    发展为先:善其身兼天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韧性和活力,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密码。在本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也不断向世界经济输送增长动能,连续10余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也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国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多的国家,在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疫情冲击、畅通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在国际发展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尤其重视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过去10年中,中国对多边发展机构和基金的可支配捐款增加了4倍以上。2013年至2018年间,中国对外援助的45%流向了非洲。2022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已有3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资10亿美元,同时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

    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核心主张,是通往共同繁荣世界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深深体会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重要性,与各国一道致力于推动韧性、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国已与29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积极开展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多领域国际合作。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担起的沉重而庄严的责任与义务。

    文明互鉴:海纳百川美美与共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然而,全球不同文化不同社群间的怀疑、隔阂乃至冲突俨然有加剧之势。2022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一次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2021-2022)》报告指出,“几乎所有地方的不安全感都在上升,这种趋势至少在10年前就已经形成”,此外,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政治极化也普遍在加剧,社会信任也大幅滑落,“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30%的人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近期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更显得意义非凡。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伟大的文明都是多元共存共荣的文明。历史上形成的丝绸之路、中东阿拉伯文化圈、南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以及东亚、东南亚的儒家文化圈等“异中有同”、相互重叠渗透;从汉代到唐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祆教、摩尼教,先后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例证。“全球文明倡议”除了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还提出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也是因为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奠定更坚实的共识基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良善理念。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在国内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国际社会致力于推动共同发展。十年耕耘大道行,中国与各国一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程将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留下一段绚丽光影。

    (唐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申阳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唐磊 申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4月04日 10 版

人类命运共同体:十载耕耘大道行
加强青年组织政治引领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把握新就业形态青年劳动者的群体特征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