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4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乡村好青年”周晴晴:小蘑菇种出兴农富农大梦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4月27日   06 版)

    “哈哈哈哈,好的好的,有啥问题你随时给我打电话……”循着爽朗的笑声望去,便见到了匆忙赶过来的周晴晴,刚从羊肚菌栽培基地赶过来的她,还没顾上收拾鞋面沾满的泥土。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家乡的“乡村好青年”,周晴晴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新农人,会随时和她交流食用菌栽培技术,向她取经。

    8年前,周晴晴从北京回到家乡,接过父辈的食用菌合作社,开始了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之路。

    如今,她拥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的“高级菌类园艺师”证书,被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食用菌分会评为“中国乡村菌业专家”。在山东济宁金乡县,她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采蘑菇的小姑娘”。

    脱下高跟鞋,两脚沾满泥

    大学毕业后,周晴晴只身北上,到北京从事传媒工作。“事业小有所成,有了自己的画廊。”回忆起当时踩着高跟鞋、画着精致妆容和一群艺术家们喝着下午茶谈业务的经历,周晴晴觉得生活十分滋润。

    如今的她,依然保持着阳光自信的心态,却少了过去的“精致女孩”模样。

    “刚回来的时候还化化妆,后来就懒得化妆,过了两年之后,朋友见了我说‘晴晴咱敷个面膜吧’。”朋友塞给周晴晴两沓面膜,下“死”命令说咱得敷。但过了半年,朋友到她家去,面膜一张也没少。

    周晴晴知道,其实自己是在顺应这个地方,顺应当下的处境,“我觉得人是在不断改变的”。

    这些改变,还得从家里的电话说起。

    周晴晴的父亲大半辈子只认准一件事——食用菌栽培。以前并不常和女儿联系的他,2014年开始频繁给周晴晴打电话。

    “当时,他经常打电话说,闺女啊,北京虽好,但咱回到农村也能干一番事业。”起初,面对电话那头父亲一次次的召唤,周晴晴有些犹豫,后来才从母亲的电话中得知,父亲身体不好了。

    周晴晴和家人之间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当时我就知道坏了,肯定是特别不好。”

    原来,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

    周晴晴从小看着父亲自学各种蘑菇的栽培知识和技术,平菇、银耳、黄色金针菇、香菇、猴头菇、木耳……周晴晴印象中,这些常见的菌菇,父亲都栽培过。

    小时候,周晴晴总跟着家人装菌包袋子,耳濡目染父亲栽培菌菇的点滴。“我爸非常爱研究爱钻研,我妈做好饭喊他,人家看书看得可带劲,他要是种个菇研究个什么东西,一天两天不吃饭,他不觉得饿。”在周晴晴看来,“他可以把食用菌当成自己命一样的东西,比对我们还亲”。

    “我爸太把蘑菇当回事了,所以我看着食用菌产业不好了,就感同身受,觉得要为这个产业发展做点事情。”在与父亲一次深谈后,考虑到食用菌产业有前景、有奔头、有希望,父辈们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不能这样断了,周晴晴决定,跳出舒适圈,回乡创业、照顾家人。

    从此,在金乡县,就多了一个脚上沾满泥,时常奔波在菌菇基地的“采蘑菇的小姑娘”。

    跌入低谷,再爬起来

    面临新的领域,周晴晴依然怀着一份“要做就做最好”的执着。

    可刚开局,就是当头一棒。当时,黄色金针菇产业受工厂化白色金针菇的冲击,销售断崖式下降,客商取消了所有订单。那会儿周晴晴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不能让乡亲们的菇烂在棚里。

    “我们先用自己的钱收,后来借钱收。”周晴晴发现,依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跟农户商量打“欠条”。但黄色金针菇数量太大了,不得已又转为帮农户代加工。

    “最初就是想着解决问题。”但周晴晴没想到,这个问题,直到今年年初,才彻底解决。

    “黄色金针菇价格一路下降,我们加工出来200元一袋,后来2元一袋都卖不掉,直到前几天才‘处理’完。”这一切,让周晴晴和父亲一下子赔了1000多万元。

    “当时压力真的特别大,现在每次说起来,我都不知道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原本准备返乡大干一场的周晴晴,上来就负债累累。现实的落差、沉重的压力,让她几近崩溃。

    但她就像一颗倔强的小草,在风吹雨打中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生长之路。

    她发现,有着深厚食用菌知识和40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的父亲,并没有形成专门的食用菌栽培体系。“这些年食用菌更新换代也是常有的,以前也转换得比较好,但黄色金针菇的遭遇太突然了,打了个措手不及。”

    摸索中前进的周晴晴意识到,主营品种不能再做黄色金针菇了。那更好的品种在哪呢?经过不断总结,她确定了高附加值、耐储存的珍稀食用菌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我曾在3个月内跑遍全国各地,做市场调研,与同行交流,从父亲长期研究的品种中筛选出羊肚菌、羊肚耳、榆耳、猴脑菇等一批珍稀食用菌。”

    随后,周晴晴带领团队开始在基地栽培不同食用菌品种,慢慢筛选出羊肚菌品种,到现在专注做羊肚菌的全产业链式。

    过去羊肚菌是野生的,周晴晴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所在的山东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国第一个将羊肚耳人工栽培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鲁菌仙子”给传统农业插上翅膀

    摸索得多了,周晴晴也不再是一名门外汉。她认为,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食用菌创业者,一定要选好主打品种、成为行业技术专家,要培养自己的核心团队、具备核心竞争力。

    很快,她就确定了“珍稀品种+全链条服务+技术专利”的发展路径,以羊肚菌作为主打产品,在全国整合了87处珍稀食用菌创业孵化基地,统一基地、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更多的食用菌创业者以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进入食用菌行业,让食用菌创业变成一件简单的事儿。

    从自己栽培羊肚菌到召集全国各地有同样想法的青年一起干,周晴晴的日子越来越忙,收获也不断丰硕。

    如今,她已经累计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辐射带动食用菌基地超万亩,帮助1万余名农民创业就业,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

    “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先后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周晴晴带领公司研发了一键式操作液体发酵罐、实用型接种装置,既能满足大型工厂生产需求,也能为普通农户提供低成本技术。如今,公司依然每年拿出四五十万元的经费用于研发。

    作为新一代栽培食用菌的青年,周晴晴深知如何发挥青年优势作用。她建立了菌菇养殖信息平台、学员管理数据库,解决了父辈很多传统农业无法解决的难题,让传统农业插上了“互联网+大数据”的翅膀。

    不仅如此,周晴晴还把自己的这份事业搬到镜头前,和团队建立了“鲁菌仙子”新媒体矩阵,获得精准粉丝20余万人,疫情期间,通过直播持续为大家分享食用菌技术。

    “我们通过创新运营模式,线上线下培训,满足粉丝的学习需求,学员学成致富后,又成为我们的黏性客户和培训师,一传十、十传百。”令周晴晴开心的是,现在学员和技术已经遍布全国。

    2019年,周晴晴被团组织推荐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后来还当选了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是家人们的鼓励和共青团的支持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走出低谷的周晴晴很感激团组织的帮助,“团委组织青年创业大赛,一路陪伴我获得省级奖项,这让我重拾了信心、结交了朋友、开拓了视野。”

    这几年,团组织帮周晴晴做宣传、跑销路,申请“鲁青农担贷”“乡村好青年贷”,组织她这样的青年成立乡村好青年联盟,一起到外地学习考察特色农业项目,促进资源共享、延伸产业链条。

    “现在看来,选择这条路是对的。”周晴晴带领团队已经在珍稀食用菌方面做到了全国前列,团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野生羊肚耳人工驯化成功的团队、全国最大的民营羊肚菌产业服务团队,去年服务产值超过5亿元。现在,团队有36名返乡大学生。“我越来越相信,一定会有更多青年,愿意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来实现梦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4月27日 06 版

嘉兴西塘古镇:网格化服务破基层治理难题
指尖上的爱
黑龙江密山市:“四字诀”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乡村好青年”周晴晴:小蘑菇种出兴农富农大梦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