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聚焦
17年榜样评优活动背后的变与不变

一所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榜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6月05日   05 版)

    “榜样法大”的颁奖典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两年前,坐在“榜样法大”暨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的台下,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陈浩楠清晰记得,一位获此荣誉的学长讲述了长达上百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

    “不为学分、不为就业,只为服务社会,那时候我开始理解‘榜样’的多重内核。”两年后,利用大四的空余时间,陈浩楠来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他跟村里第一书记对接,办活动、对接资源,想在这个小村庄里打开研学、旅游的新市场,让乡村人气越来越旺。

    因为新冠疫情,2021-2022学年“榜样法大”暨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推迟到今年4月举办。作为领奖代表中的一员,陈浩楠也站在了“榜样法大”颁奖典礼的台上。

    自2005年起至今,中国政法大学通过创新日常评奖评优工作而打造的“榜样法大”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7年。每年的12月,3000余名各类学生收获这一殊荣。

    面对不同时代、不同专业的学生,一所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榜样?举办了17年的“榜样法大”评选活动不断变化的是什么,而不变的精神内核又是什么?

    打破榜样考评刻板印象 榜样也有“多面”

    00后学生黄彦凯在中国政法大学有着多重身份: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生、校国旗护卫队预备队队长、洪洞县“伙伴计划”大学生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发起人。今年4月的“榜样法大”颁奖典礼,让他的故事开始被更多人所熟知。

    2020年寒假,黄彦凯和高中同学在乡村小学组织了一场支教活动。在一堂篮球课上,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站在一旁长时间地看着。黄彦凯扶着他一步步地将篮球投进了篮筐里。

    这一次的志愿活动让从小村庄走出来的黄彦凯印象深刻:“如今,乡村缺的不是教育设施,而是教育陪伴者。”

    他发现,大部分的乡村儿童由于缺乏引导,沉浸在手机短视频之中,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黄彦凯决定在家乡组织一场大学生支教活动,为村里的小学生提供美术、音乐、法律、医学等线上云课堂课程,同时还带领着孩子们去做线下调研活动。

    这一干就是3年。黄彦凯与4所乡村小学建立了联系,吸引了240余名大学生参与,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

    在一堂志愿服务课上,他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风景图,一个小朋友举手说:“哥哥,以后我能不能也去这个大学读书?”

    这3年的志愿服务改变了黄彦凯。以前,在科研和学习上的成绩并不突出的他,有时候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但当越来越多的同学主动申请加入志愿活动后,黄彦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榜样法大’给了我一个机会,无论在做什么领域的事情,只要付出了努力,作出了贡献,就可以成为校园里的榜样。”

    实际上,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后勤员工,只要付出努力,作出贡献,都有可能跟黄彦凯一样,成为校园的“榜样”,站上颁奖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2017年,在“榜样法大”的颁奖典礼上,在学生食堂调制奶茶的刘宪峰被邀请登台发言。每天制作上千份珍珠奶茶,不断提高奶茶口感,刘宪峰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奶茶大叔”,成为校园里新闻人物,甚至有学生毕业了都会主动来找他合影留念。

    这也是这项持续了17年的活动的初衷。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洪松介绍,“榜样法大”不仅仅关注学业成果,也关注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除了常规性奖学金评优之外,还额外设置了校长奖学金颁奖、致公奖学金、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退伍优抚奖学金等11项奖学金,让学习、科研不再成为“榜样”唯一考核标准,乐于志愿服务、参军入伍的学生同样也能成为“榜样”。

    榜样不是昙花一现 “追星”也要可亲可近

    对于邵红红来说,“榜样法大”点亮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由于在老家生活学习时很少说普通话,刚入校的邵红红不敢当众发言,更不敢单独参加比赛。那时的她悲观地认为:“我口音这么重,就不要去自取其辱了”“我注定只能平凡地度过我的本硕连读的大学6年”。

    在“榜样法大”的颁奖典礼上,邵红红看着台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人就是平时可以在食堂、图书馆碰见的师兄师姐。改变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邵红红开始制定了“两步走”计划,鼓励自己每节课至少发言一次,在比赛中提前写好陈述稿,录音复盘。在2019年北京市“挑战杯”比赛中,邵红红和搭档将陈述稿改了17遍,展示PPT改了23次,陈述答辩模拟了100多次。

    如今,邵红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榜样微讲述”的讲述人之一,也担任了“尚学一对一”朋辈咨询师和“添翼工程”学生教员,为20多名同学补习课业,为30多名同学提供咨询服务。毕业后,她成功考上知识产权法专业的博士,继续求学深造。

    在邵红红看来,“榜样法大”的精神内涵是鼓励每个人通过奋斗,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帮助别人不断成长。

    为了促进“榜样法大”品牌与学业辅导进一步紧密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将“榜样法大”中所涌现出的学霸们补充为朋辈学业辅导队伍的重要力量,通过跨部门搭建新的沟通平台,形成了学校“青春讲师团”“尚学一对一”等品牌活动,促进榜样与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乃至人生规划、理想信念等方面交流,充分地发挥榜样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榜样的一对一帮扶之中,成长的吸引力是双向的。

    2021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级研究生范雨洋作为学生代表走上了“榜样法大”的舞台。走下颁奖台后,他转换了一个新的身份——一对一咨询师。因学习和科研成绩突出,他在法学院绩点总排名第一。如今他坐在了咨询室里,可以为更多同学解答学习疑惑。

    一位国际法学院的师弟因为参加学术之星比赛,专门报名了一对一咨询。论文角度、思维框架……范雨洋和师弟不断地探讨。他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倾听者,在交流之中也理解了其他学科思维逻辑,在学科碰撞之中不断成长。

    对于范雨洋来说,“以前觉得站在颁奖台的人是在闪闪发光的,如今我也成了台上的人。而意义远不止于此,我可以去帮助别人,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秀云是“榜样法大”的发起者。在她看来,“榜样法大”最重要的是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让大家发现榜样并非遥不可及,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榜样,成为发光体。”

    精神力量浸润校园 17年榜样力量,影响一代代学生

    “榜样”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里影响有多大?

    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蔡元培看来,17年的“榜样法大”是在校园里不断地孕育生命力,夯实背后的精神力量,让校园里的每个人内心更加强大,更具有前进的力量。

    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老师身份,今年,蔡元培又成为“榜样法大”颁奖典礼上的颁奖嘉宾。回顾2009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的日子,他至今都记得:大三那年在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时,自己曾带着文稿去找七八位老师请教,通过发邮件、发短信、课后询问等方式,不断地打磨文稿。有一位老师甚至专门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探讨,一聊就是一个下午。

    蔡元培在学生时代所写的那篇论文获得了全国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如今在跟学生的沟通之中,他也是一稿又一稿地指导、修改和打磨,直到文章发表。

    从80后到00后,“榜样法大”跟随不同时代的学生一起成长。它每年倡导不同的主题,引领法大学子:从2006年的“乐学善创,志在成才”到2018年的“学习,让美好发生”;2019年起,“榜样法大”的主题固定为“榜样,凝聚前行力量”。

    这么多年来,“榜样法大”的精神内核从不曾改变。

    “在法大,榜样虽有不同,但具备一些相同的特征:胸怀天下、追逐梦想;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坚韧不拔、百炼成钢;一马当先、走在前列。”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这些特殊的品质在一代代法大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榜样法大”的形式一直“永葆青春”。话剧、微视频、微电影……不同的文化流行元素成为传播“榜样法大”精神的最佳媒介:2015年“榜样法大”首度推出《中国梦·法大魂》话剧演出,再现了法大人始终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理想追求;2019年起,采用“榜样微讲述”的形式,以学子分享自身的成长故事和感悟为主线,希望影响更多学生;制作并推送“榜样法大”系列微电影,推出《榜样法大》《法大学子的追梦故事》《我为什么学习》等系列视频,为“榜样法大”打造持续不断的影响力。

    据悉,未来,中国政法大学还将围绕“榜样法大”活动建立榜样数据库,持续关注“榜样法大”中所涌现出的“榜样”们的发展足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

    正如该校校长马怀德在“榜样法大”颁奖典礼现场中所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把人生的意义变成鲜活的形象,让远大理想、优良品格、高尚人格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生动展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05日 05 版

一所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榜样
每一位踏实向上的大学生都是校园跳动的精神火苗
把“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青少年生活
AI时代到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如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