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于魁智当班主任的班是个什么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6月06日   03 版)

    左上:4月23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教学汇报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正在上演。

    右上:李晨阳在后台化妆、勒头造型,梅派京剧表演艺术家、本届“青研班”专业导师李胜素(右一)亲手为她调整妆发,本届“青研班”班主任、京剧名家于魁智(左一)拿出手机记录。

    中间:4月24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后台,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教学汇报演出折子戏专场开演前,青年演员们利用等待化妆的空隙在舞台上各自练习、接受京剧名家的指导。

    左下: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教学汇报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即将开演,演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佩戴头饰,准备登台。

    右下:4月24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后台,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教学汇报演出折子戏专场即将开演,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京剧社的大学生准备入场观看演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勒头、扎靠、勾脸,后台的青年戏曲演员们紧张准备;大学京剧社的年轻戏迷、老人带着孙辈,也纷纷入场落座。

    戏曲大幕拉开。

    近日,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以下简称“青研班”)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教学汇报演出。

    在戏曲界,“青研班”是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办了近30年,时隔5年多,第七届“青研班”开办,由中国戏曲学院承办。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总监、京昆系主任、京剧名家于魁智是第七届“青研班”班主任,他也是第二届“青研班”的学生。在他看来,这场教学汇报演出展示的不仅是戏曲表演的艺术风采,更是新一代戏曲人的精神风貌。

    台柱子云集的“青研班”

    在“青研班”学习几乎是每个京剧演员的梦想。

    第七届“青研班”研究生、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董洪松十几岁时,就听说了“青研班”的名号。他的师父,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孟广禄就毕业于“青研班”。如今,已学戏20多年的董洪松也成为“青研班”的一员。

    “青研班”自1996年开办至今,涵盖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越剧等15个戏曲剧种,培养的研究生覆盖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余个戏曲院团和艺术院校。

    有人说,“青研班”是“明星班”。自1996年开始至今连续举办六届,截至目前,“青研班”学生中共有94人获梅花奖(其中,8人获二度梅,1人获梅花大奖),23人次获“文华表演奖”。历届“青研班”学生构成了梯队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群体,成为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第七届“青研班”录取了来自25个戏曲院团(校)的54人,其中京剧48人,昆曲、晋剧、豫剧、秦腔、越剧等剧种6人,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

    “青研班”选拔严苛,学员都是每个剧院挑大梁的“台柱子”,还有一些已是地方院团长。

    第七届“青研班”研究生、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90后戏曲演员李晨阳介绍了选材过程:首先在剧团内部报名、推选,省(区、市)文旅部门上报,再经专业评审及文化理论考试,最终从300余人中脱颖而出,能走到这里不容易。

    “青研班”也配备最强师资,从全国聘请尚长荣、叶少兰、刘长瑜等艺术家和王安奎、周育德、谭志湘等理论专家作为专业导师和理论导师,使学员们得到诸多名家的倾囊相授。

    开班时,于魁智就跟大家说,“无论来自哪个院团,领导也好,院团长也好,到了‘青研班’,就都是学员”。

    “第七届‘青研班’培养的就是新时代的戏曲领军人。”于魁智说,“新时代对戏曲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综合的,不仅是唱和演,还要有更多传播推广的能力。”

    第七届“青研班”的课程加强了理论学习。学员不仅要了解本剧种,还要了解整个戏曲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董洪松看来,“青研班”将戏曲演员的学习推向更高级的阶段。中专时,戏曲演员主要学习、记忆戏曲的动作、台词、场上调度等;到了大学,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注重嗓子、气息等功力的提升;当有了20多年的剧团演出实践进入“青研班”,董洪松更专研人物形象的塑造——思考老艺术家为何能在台上那么松弛,他们是怎样把人物演“活”的。

    青岛市京剧院院长巩发艺学戏已有31年。像他这样的剧团负责人,第七届“青研班”里不少。为帮助学员协调学习和工作,“青研班”将理论课集中安排在周二至周四,剩下的专业课学习,学员可与导师一对一沟通。

    教学汇演持续5天,每位学员都要亮相。“每天至少十几位研究生强强组合,剧目和角色也精心设计,就是为了托举第七届‘青研班’学员。”于魁智介绍,“青研班”老师跟中国戏曲学院、学员所在各剧团反复磋商:剧目将名剧、名段、地方剧种全部囊括,同时有文有武、有京有昆,不仅有各流派的折子戏,还有大戏,“京剧整本的大戏最受观众欢迎”。

    “学员需要走上舞台,向社会汇报。”于魁智说,相较20多年前,如今,青年戏曲演员的舞台实践机会多了很多,刚刚两个学期,他们已和观众见面10场了。

    传承,从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感受热爱

    第七届“青研班”研究生、浙江京昆艺术中心青年演员安丽娜在汇报演出前,85岁的著名京剧武旦演员刘琪在小徒弟的搀扶下,特地赶来后台。

    作为安丽娜的艺术指导,刘琪陪她在台上练了一段,嘱咐她,“你台上放松自己,按自己的状态去演。” 演出毕,刘琪又来后台鼓励她:“演得很好,不足的地方回炉,继续打磨。”

    从3月开始跟学《扈家庄》选场,刘琪在正常的课时上完后,主动加课,带着她拉戏——把戏整体过一遍;说戏——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细节。

    刘琪亲自示范,一个眼神、一个下巴的方向都抠得仔细。安丽娜记得,有一次,要做一个踢的动作,刘琪把水袖下摆一抓,一推,砰一下就踢起来了,“完全看不出老师已经80多岁。”

    光是《扈家庄》选段,刘琪就掌握了4个老师表演的路子。她会告诉安丽娜,一招一式的来历。“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演,谁给她指导过,她的老师是怎么跟她讲的,她再教给我们,这就是传帮带。”安丽娜说。

    “了解不同流派的表演特点,对于以后理解人物,进行再创造是很有益的。”

    25岁的国家京剧院一团青年演员褚沣怡是第七届“青研班”里最年轻的学生,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是她在“青研班”的专业导师。

    在李胜素身上,褚沣怡看到了梅派风范,“为人厚道、大气,总是默默耕耘,不争不辩”,“请教问题时,她会不厌其烦地做示范,哪怕只是一个呼吸。她也会帮我们分析人物、剧本,讲解剧情如何推进、如何变换节奏,如何立住人物核心。”

    在汇演剧目《穆桂英挂帅》中,年过半百的穆桂英对于只有25岁的褚沣怡来说,并不好演。李胜素告诉她,刻画这一人物要把握不同层次,比如儿女未归时的担心;见到孩子的疑问、关切;发现孩子闯祸,又急又气,压着股火;对朝廷的不满,受命犹豫;最后信心百倍驰赴战场。

    最令褚沣怡感叹的是,在《满江红》《断桥》《帝女花》等剧目里,没有大喜大悲,却真正能感觉到李胜素的真情实感,“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人与角不可分割”。

    褚沣怡视李胜素为榜样,她希望自己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和生活阅历,多学戏、多攒戏,找到自己的风格,也能塑造立得住的人物。

    年轻学员也体验到了名角背后的艰辛。李胜素以前下乡演出,扛着一大包行李,卡车一启动,就吃土,到了剧院,在台上把铺盖一铺,点灯、点炉子、烧水、随便弄点吃的,将就着睡一晚。

    于魁智不到10岁学艺,不管春夏秋冬,每天5点起床压腿,吊嗓子。恢复高考那年,带了200多元只身闯北京,夜宿火车站。在中国戏曲学院上学时,他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热爱,老师们见不得练功房乱了、脏了,在他们眼里,剧院就是家。”褚沣怡说。

    “看到他们这么年轻,虚心好学,我们很欣慰。”于魁智表示,下一步,打算让“青研班”的师生同台,学生在舞台上感受导师的艺术影响,这或许对他们的学习劲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接力,青年演员扛起振兴戏曲大旗

    来到“青研班”,对巩发艺来说,不仅是作为戏曲演员的更高平台,也为剧院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巩发艺表示,当前的京剧,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更需要青年演员强强联合、 抱团取暖,共同践行京剧的发展和传承。

    前几天,巩发艺邀请第七届“青研班”同学、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张凯到青岛领衔演出《苏武牧羊》,观众爆满。“‘青研班’的很多同学跟我说,只要有需要,马上就能帮忙。所以,这也是青岛京剧院的财富。”巩发艺说。

    在于魁智看来,戏曲更重要的价值,是传递忠孝仁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在戏曲的传统剧目中比比皆是。我们的祖辈可能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对善恶、美丑的认知,淳朴、忠孝的品德会通过听书看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在《满江红》等新编历史剧中,弘扬的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很多现代戏中,讴歌的是时代楷模、先进模范。“可以说,戏曲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好载体。戏曲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深受欢迎,不仅因为它的艺术美,更在于它的内容代表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于魁智表示。

    望着正为上场紧张准备的青年演员们,于魁智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人才的涌现。希望第七届‘青研班’学员,能够在新时代接起接力棒,扛起戏曲繁荣振兴的大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06日 03 版

于魁智当班主任的班是个什么班
短视频时代,孩子应与网络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小人物的情感在历史的缝隙千年不渝
微心愿
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