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编导系教师授课的国风流行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的钢笔画入门、从事陶艺事业20余年的老匠人的手工陶艺课……今年春天,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以下简称“夜校”)的这些高品质课程都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并以500元12节课的实惠价格“拿下”,学员还能在微信联络群与师生沟通交流,获取学习资源。
夜校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于2016年推出的艺术公益培训项目,以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模式,在晚间为18-55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夜校开办至今,分校和教学点、课程不断增加,目前已覆盖上海全部16个区。2022年,夜校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从实践“社会大美育”概念出发,进一步开展走访研究,联动全市更多文化艺术场馆将夜校课程提质扩容。
如何策划出群众需要的艺术课程?夜校项目总联络人杨玲芝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在调研中着重了解年轻人的文化艺术需求,“舞蹈、音乐、美术这三大类的需求度很高,往往课程一推出就很快被报满”。
在她看来,年轻人白天坐办公室,希望有一个可以活动身体的空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享受晚间时光。“除了拓展兴趣,上班族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在单位活动中展现自己。所以,我们会特意设计一些容易速成的课程”。
今年春季,夜校春季班课程共设立一个总校、23个分校和99个教学点,共计123个点位开设301门课程(其中线上直播30门、云体验课程20门、线下248门),课程内容覆盖传统文化、时尚文化、非遗技艺、江南文化以及区域文化,参与授课的有专业文艺剧团、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专业机构以及一些地域文化品牌,招收学员约1万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还面向有基础的学员开设提高班课程,并针对外籍人士开设“江南点心班”。
从2019年至今,上海普陀区海贝尔幼儿园的80后教师叶敏参加了夜校的皮具制作、钩针、盘扣、咖啡拉花等课程,不仅让她丰富了业余生活,还收获了新技能。“我还将盘扣融入幼儿园教学,自己做了一些头饰、小公仔等送给小朋友。前两年,我拿自己做的作品到社区参加义卖,既有乐趣又有成就感。”她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自己做的各种小饰品。
去年开设的Vlog制作课程在上海开放大学进行教学,教师陈曦原本在工人文化宫教手机摄影课,此次以“师资共享”方式前去授课。陈曦说:“手机摄影课已经开设好多年了,而Vlog短视频大家都很感兴趣,因此新设计了这个课程。”
每周课程结束后,陈曦都会给学员留作业,让学员找自己喜欢的美食、人像、扫街等主题,将所学的摄影原理和技巧进行实践,“学员们告诉我,通过组队拍摄Vlog,大家结识了新朋友,还发现了观察生活新的视角”。
为了向成年人提供更合适的课程,上海淮剧团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好几次“头脑风暴”讨论会。
该剧团教师听取各方建议,了解到戏曲美妆、戏曲舞蹈、戏曲服饰等具有现代美元素的活动颇受大众喜爱,在课程设置上下了许多功夫。教师陈荣荣说:“成人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花相应的时间就要形成相应的效果,要学会才能有成就感,才容易坚持。”
对此,淮剧团在“戏曲折扇”课程中设计了演员演绎、动作示范、一对一指导、阶段性成果展示等环节,还将场地安排在淮剧团排练厅,既让每名学员都有发挥空间,又能让大家感受专业戏曲院团的氛围与戏曲人舞台背后的生活。
该剧团去年设置了“戏曲折扇”课程,今年还推出了“进阶版”,由国家二级演员教授戏曲中的“剑舞”,让学员在 “一泯一笑、一招一式”的组合学习中感受传统淮剧的艺术魅力。这一课程在推出8秒后就被“抢光”,学员多为35岁左右的中青年都市白领。
“从秋季的折扇到这次的剑舞,课程中有云手等熟悉的技巧,也有全新的内容……陈荣荣老师非常认真地给我们每个人纠正动作,手把手让我们感受肌肉的发力。”学员曾依人是第二次参加淮剧团的夜校课程,几个月前,她欣赏了陈荣荣主演的《扈家庄》,老师在台上行云流水的演出让她很钦佩。
夜校开办多年,之所以越办越好,离不开深入基层做调查、了解市民真实感受。辅助夜校进行调研的第三方机构上海教育评估协会干事徐炜芸说,专家会对夜校课程进行准入评估,考量课程承办机构资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
近年来,夜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在稳步提升。徐炜芸介绍,每个教学点位都配备了专人负责夜校项目,课前会组建学员、授课教师和教学点位负责人的微信联络群,教师会基于学员的基础水平,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市民对夜校的总体满意度很高,基本都达到95%以上”。
“市民反映比较多的还是希望夜校能开设更多、类型更丰富的课程,设置进阶课程班等。”徐炜芸说,对于这些需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在带领各区分校逐步进行完善,“比如,今年春季班就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试点开设了7门针对非零基础学员的提高班,后续相信会逐步在各区教学点位铺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