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雨后的浙江湖州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笼式球场、智能垃圾回收站被冲刷一新,邀请游客“比个耶”的自拍摄像头从湿嗒嗒的草木间探出头来。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牵手漫步在由“空心村”民居改造而成的咖啡厅、网红餐厅之中,鸟鸣在白墙青瓦间回荡。
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雨天遍地烂泥、“青年成家难、村民收入低、集体负债多”的典型贫困村。
数十名湖北口音的“游客”在村里边走边讨论,不时举起手机记录。他们是来自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下辖各个村的村干部,专程来学习乡村振兴的经验。过去20年里,横山坞村将荒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打造了“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村落,161亩土地上开起了19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图书馆、咖啡馆、艺术馆等多种业态点缀其间。2022年,横山坞村全年共接待游客61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0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5万元。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部署,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走过20年后,这项工程的目标,已经从启动初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逐渐走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
在湖州安吉“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外的草坪上,来自本地音乐教育创业团队的年轻人随意弹唱,“不插电”的民谣歌声飘荡在田野上空。湖州安吉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诞生地。2022年7月,余村村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招募全球英才,如今已有25个项目入驻,涵盖了研学教育、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等类型。“数字游民”、创业青年、求职的大学生……上千名年轻人来到余村村及周边村庄工作生活,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
对28岁的“数字游民”黄素娟来说,她的周一和其他“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样繁忙。这个厦门女孩儿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共享办公空间里处理线上数字营销业务,暂时离开工位都得一路小跑着回来。不同的是,工作时,她可以随心赤着脚、和小狗玩耍一会儿,免于都市通勤、人际交往的压力,选择最让自己放松的工作方式,收入甚至比坐办公室时还高了几千元。她曾经涉足区块链产业,还做过新东方数学老师和上市企业运营,疫情期间萌生了成为“数字游民”的想法。半年前,她正式开始旅居生涯,来到安吉的“数字游民社区”时,她在朋友圈里写道:“扫了瓶啤酒/搬了把椅子/坐在田野里”。
如今,浙江许多乡村还在探索用优质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创造,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在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村里丰富的公共艺术空间让20岁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吴许诺印象深刻。吴许诺和同学经常在绍兴周边的村庄游玩,这天,她们在坡塘村的乡村艺术馆内练书法、弹古琴,在村里的创作基地听村民艺术团练习当地传统曲艺“莲花落”,在田间地头观看游客摄影展。回到城市后,她还会回放村里风铃声的录音。
艺术资源与乡村文化结合,与产业发展形成合力。在“鲁迅外婆家”绍兴市安桥头村,鲁迅美术学院的师生在动漫基地内做动画、捏手办,为鲁迅文旅IP绘上年轻色彩;在德清莫干山镇仙潭村,格桑花海环绕着仙潭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创作的雕塑掩映其间,当地的山川草木源源不断地为驻地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文化产业也为村镇居民带来致富的新机遇。
2018年,“千万工程”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走访浙江村镇时评价:“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