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生活在“绿水青山”之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6月16日   05 版)

    6月5日,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28岁的厦门女孩儿黄素娟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处理工作。2021年,杭州人许崧在安吉县龙溪乡成立能够容纳82人的“DNA数字游民公社”,先后吸引了400余名高技能、高学历的“数字游民”来到安吉创新创业。一年后,“余村数字游民公社”落地。目前,这个社群仍在不断生长。

    6月5日,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大道边,一处户外帐篷下的露营区。安吉县依托生态优势,在余村布局户外露营、特色民宿、共创空间、青年人才社区等新业态、新模式。

    6月7日,浙江杭州萧山区梅林村,大屏上的“邻里帮”平台显示着村民发布的各类求助信息。从“阳了”需要抗原、农活需要帮手,到家里橘猫走失,都可以用积分“悬赏”求助。梅林村的数字智慧化设施还包括智慧健康服务站、数字图书馆、智能垃圾分类等。

    6月8日,浙江绍兴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兰花数字工厂,数字化系统在智慧大棚内实施喷淋浇水,窗外是村里的民居。棠棣村已成为以花木交易为主导产业、以兰文化创意研学体验为新兴产业的特色旅游景区村,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

    6月7日,浙江绍兴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云松乡村艺术馆内。绍兴市“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优秀美术作品展正在这里举行,馆内可以看到当地书画、陶艺等艺术家以本地风土人情为主题创作的各类作品。

    6月8日,浙江东阳寀卢村共享田园里,一座七彩廊桥跨越无人化生产的智慧农田和花丛。上世纪90年代,“农技+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的“寀卢经验”曾闻名全国。2019年,寀卢村依托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云平台,将农田纳入5G数字化管理,新时代的“寀卢经验”让农业变得更高效、更智慧。

    6月9日,浙江金华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街头的标语写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形成了在全国推广的“后陈经验”。

6月5日,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24岁的当地青年赵政男站在“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外。他去年9月从广东退伍后选择回到家乡,加盟了一家寿司店,正在装修、招聘人员,准备近期开业。赵政男说,当地向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宣传余村青年创业项目、旅游业发展情况和相关扶持政策,许多像他一样的本地青年得知消息后,选择回家乡经营民宿、餐饮、台球室等受年轻人欢迎的业态。
6月9日,浙江金华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90后村主任助理陈玲芳站在后陈村村委会旧址内。2004年,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就在这个小院里挂牌。大学毕业后,她和来自东北的男友一起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了一名村干部。武义县是“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重要节点,有6个国家级制造(出口)基地。目前,后陈村常住人口中一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她的丈夫也在当地从事物流工作。

    6月5日,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村,两位来自云南广南的手工艺者在网红拍照装置旁拍摄短视频,宣传苗族特色服装制作工艺。她们来浙江务工已有近20年,这里的纺织业为她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6月6日,浙江湖州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一名年轻村民带着孩子外出散步,这条路沿线的人家都经营着民宿,她家也不例外。当地在5个村子布局打造作家村、编剧村、综合艺术村,实施“驻村绿卡”计划,吸引艺术家驻村创作。今年一季度,莫干山民宿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全镇游客量达到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行走在雨后的浙江湖州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笼式球场、智能垃圾回收站被冲刷一新,邀请游客“比个耶”的自拍摄像头从湿嗒嗒的草木间探出头来。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牵手漫步在由“空心村”民居改造而成的咖啡厅、网红餐厅之中,鸟鸣在白墙青瓦间回荡。

    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雨天遍地烂泥、“青年成家难、村民收入低、集体负债多”的典型贫困村。

    数十名湖北口音的“游客”在村里边走边讨论,不时举起手机记录。他们是来自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下辖各个村的村干部,专程来学习乡村振兴的经验。过去20年里,横山坞村将荒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打造了“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村落,161亩土地上开起了19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图书馆、咖啡馆、艺术馆等多种业态点缀其间。2022年,横山坞村全年共接待游客61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0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5万元。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部署,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走过20年后,这项工程的目标,已经从启动初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逐渐走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

    在湖州安吉“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外的草坪上,来自本地音乐教育创业团队的年轻人随意弹唱,“不插电”的民谣歌声飘荡在田野上空。湖州安吉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诞生地。2022年7月,余村村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招募全球英才,如今已有25个项目入驻,涵盖了研学教育、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等类型。“数字游民”、创业青年、求职的大学生……上千名年轻人来到余村村及周边村庄工作生活,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

    对28岁的“数字游民”黄素娟来说,她的周一和其他“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样繁忙。这个厦门女孩儿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共享办公空间里处理线上数字营销业务,暂时离开工位都得一路小跑着回来。不同的是,工作时,她可以随心赤着脚、和小狗玩耍一会儿,免于都市通勤、人际交往的压力,选择最让自己放松的工作方式,收入甚至比坐办公室时还高了几千元。她曾经涉足区块链产业,还做过新东方数学老师和上市企业运营,疫情期间萌生了成为“数字游民”的想法。半年前,她正式开始旅居生涯,来到安吉的“数字游民社区”时,她在朋友圈里写道:“扫了瓶啤酒/搬了把椅子/坐在田野里”。

    如今,浙江许多乡村还在探索用优质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创造,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在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村里丰富的公共艺术空间让20岁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吴许诺印象深刻。吴许诺和同学经常在绍兴周边的村庄游玩,这天,她们在坡塘村的乡村艺术馆内练书法、弹古琴,在村里的创作基地听村民艺术团练习当地传统曲艺“莲花落”,在田间地头观看游客摄影展。回到城市后,她还会回放村里风铃声的录音。

    艺术资源与乡村文化结合,与产业发展形成合力。在“鲁迅外婆家”绍兴市安桥头村,鲁迅美术学院的师生在动漫基地内做动画、捏手办,为鲁迅文旅IP绘上年轻色彩;在德清莫干山镇仙潭村,格桑花海环绕着仙潭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创作的雕塑掩映其间,当地的山川草木源源不断地为驻地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文化产业也为村镇居民带来致富的新机遇。

    2018年,“千万工程”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走访浙江村镇时评价:“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16日 05 版

生活在“绿水青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