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7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淮南师范学院以学风建设切入思政教育

昔日中职生“逆袭”考研实现人生进阶

通讯员 涂新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7月11日   09 版)

    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过程的关键一环。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环境,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长期以来,淮南师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并将其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常抓不懈。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制定了“学风建设月活动方案”,将学风建设提质增效与主题教育推深做实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学风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锤炼心志、磨砺品行,成长成才。

    让考研成为一堂“思政大课”

    在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2021级英语升本1班的查婷分享了自己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台下不少师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自小就有体育天赋的她,在六年级的一次运动会上,被教练选上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初中时期,由于大多精力投入到训练中,她毕业后选择在一所中职学校读体育对口专业。长期的艰苦训练落下大大小小的伤病,参加对口高考跳远专项时,她不幸旧伤复发,导致膝盖前叉韧带、半月板断裂,历经两场手术后运动能力虽有所恢复,但与竞技体育再也无缘。

    面临高考失利与伤病缠身的双重打击,查婷陷入了人生的困境。在家人的开导下,她坚定了读书的信念。一路走来,从中专到本科,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毕业前又被录取为安徽大学思政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读于外国语学院期间,查婷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获得了英语专业八级证书、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与政治教师资格证。大一时,她就立下了考研志向,不过,跨学科考研困难重重,起初她连思政专业的基础知识都弄不明白,就不断地查阅资料、看网课。“及时将自己从自我怀疑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既然基础薄弱,那就付出百倍的努力。”她说。

    早上六点多便来到教学楼门口背书,这样在上课前还能学上一个小时。查婷尽量缩短午休时间,常常是坐在小凳子上抱着腿睡十分钟,醒了接着背书。晚上她基本是自习室最后一个离开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关灯工”。

    “虽然这6年运动生涯并没有好的结果,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它确实让我成长了,正是这段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查婷感慨道,“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拼尽全力,面对不同的结果要学会坦然接受,成功了,便再接再厉,若是差一点儿,也要汲取经验教训,从头再来或是另寻出路。”

    思想引领贯穿全过程,学习有了内生动力

    在淮南师范学院,查婷的“逆袭”绝非个案,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

    2019年秋,一群中职院校学生对口升学到淮南师范学院。作为对口专业的学生,相比普招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自然有一定的差距。

    在生物工程学院班主任、专业课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2019级园林(对口)2班的同学早早地对学习生活进行了规划,很多同学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准备考研。在最后冲刺阶段,他们相互督促,相互鼓励,最终一批同学成功上岸。全班45人中13人考研成功,5名学生被“211”院校录取。

    “考前文具袋和N95口罩、学弟学妹送的激励卡、考前考后老师们的鼓励和指导,这些‘专属浪漫’,是考研路上给我们力量的‘小温暖’。”戚梦颖清晰地记得,大一入学时,全班最爱唱《追梦赤子心》。清晨薄雾中的书声,寒风中翻书的通红手指,黑夜路灯下孤单的身影……这些细节不仅是对“青春无悔”的最好注解,也见证了他们在这堂“思政大课”中完成自我教育。

    在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金勇看来,这些昔日的中职生如今在学业上“逆袭”的案例,已经上升为一种“现象”。“他们的成功之道在于,对学习有了一种内生的动力,这就是思想引领的成效。”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确定育人的工作重点和措施,针对性进行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增养补钙’。”据他介绍,近期校、院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之后,班主任召开专题班会,开展大讨论,旨在营造“人人讲勤奋学习,班班创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

    以考研促学风,整合资源,聚力铸魂育人

    对于一所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考研无疑是实现人生进阶的重要路径,也是将来高质量就业的保障。除了氛围营造,全校上下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以考研帮扶为抓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阚程璐璐介绍,学院针对学生考研全过程,构建起立体化的科学指导体系和帮扶机制。其中,专业课教师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给予学生精准指导;老生与新生结对帮扶,进行朋辈引领。选择方向、考前动员、复试面试、调剂学校,学生均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学院的关怀体现在充满温度的细节深处。”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张子然介绍,考虑到学生经常在教室走廊背书,学院特意摆放了桌子,还设置了储物柜,方便寄存东西。“此外,同学普遍反映理科跨考工科,都要考线性代数,于是从2020级起,学院增开了这门课。”

    考研推动着优良学风的养成,发挥出带动牵引效应,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展示,也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自信。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派出的一支代表队,历时一年的时间,凭借《利用半流体分散发评价纳米颗粒的生态学毒性效应及机制》这一作品,通过答辩、评审,最终获得国赛一等奖。这一团队的负责人是陈芊朵,指导教师是罗勋。

    当初,陈芊朵选择罗勋作为自己的考研导师,后来又成为他的“科研助手”。一年多来,陈芊朵跟着老师做实验,不仅明确了自己的考研方向,也大大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可以说‘导师’的身份是多重的,我们生活中、思想上遇到困难,他都会帮我们解决。”陈芊朵感慨道。对此,陈金勇认为:“通过‘科研助手’制度的实施,导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授之以技,明之以道,言传身教,在科研中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优良学风是高校立校之本,学生成长成才之基。”淮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阮爱民表示,要聚焦铸魂育人,在强化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同时聚焦师德师风,在教风带动学风上下功夫。“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状态,以扎实有效、行之长远的举措,教育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创新成才。”

通讯员 涂新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7月11日 09 版

用双脚去“读一本读不完的书”
大学生成了自己的“教育者”
昔日中职生“逆袭”考研实现人生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