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7月11日电(实习生 陶思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7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重庆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86所高校、52家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出席。与会专家认为,汽车制造业进入多个产业协同造车的新阶段,对人才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要创建新的赛道,不能再跟随。”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长周爱军说。
传统的汽车是机械产品,未来的汽车是电子产品。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再到智能车,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离不开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据了解,汽车行业开展了面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调研。调研发现,汽车行业的科技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人岗匹配度较差,毕业生适应岗位时间长。一定程度上说明现有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曹东璞介绍:“汽车教育还面临‘内卷’这一环境问题,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5年本专业考研学生占比20%左右,今年考研比例高达45%。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要做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选拔人才。”
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资源,还需要教师自身的转变。“高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少听老师讲专业课,年级越高听课的学生越少。这些学生有的是学得比较好,认为老师对其帮助不大,也有的学生主要就是为了考试过关。因此要从以教师为核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也要适应行业变化。”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陈关龙表示,“例如,原先的教学都是在现实空间,现在还应该加上虚拟空间,可以利用AI技术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