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鄠邑区涝店街道谭贾滩村,“鸡司令”贾康乐称得上家喻户晓。
原因何在?他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拿上鸡饲料就进了鸡舍,在家乡开启了一段“养鸡之旅”。
“喝了那么多墨水回来养鸡?”“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嘛”……乡亲们感到困惑,养鸡有什么好,自己养了一辈子鸡也没因此脱贫致富,养鸡怎么就让这个“高材生”“五迷三道”了?
顶住质疑和压力,贾康乐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家乡农业资源,努力推进标准化智能化种鸡养殖,创建了年存栏蛋鸡超15万羽的智能化鸡舍,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鸡司令”。
起初,听到儿子要带着“新理念、新技术”返乡养鸡,贾康乐的母亲说什么也不干。
“第一,从小到大培养你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回来养鸡;第二,就算养,你也比不过我。养鸡的经验本事我们还能没你厉害吗?”养了半辈子鸡的母亲不想让贾康乐走他们的老路,执意让他找个“正经工作”。
“我有时也会问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虽然大学是学农学的,但面对家人的否定,贾康乐心里也没底。
那时,贾康乐家的养鸡生意并不乐观。
“鸡舍简陋、设备陈旧落后、饲喂取蛋全靠人工。而且这种简陋的半封闭式鸡舍,人员流动和各种鸟类随意进出,疫病防控也很难做到位,因此我家的鸡场年年在伏天出现死鸡情况,季节交替时疾病也难防控。”还在农大读书时,贾康乐就有过思考:在人力成本逐渐走高的背景下,创新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是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为了不让父亲打拼半生的心血就此终结;另一方面,养鸡和我的专业对口,经过几年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我觉得我们家的鸡舍‘命不该绝’。”于是,贾康乐便彻底扎根在农村,成了鸡群中的“领导”。
为了解决“家里鸡场经常出现死鸡、病鸡,造成大量损失”的问题,贾康乐决定引进饲养设备,翻新养鸡场。
“养鸡就只管养鸡,钱得一点一点挣,一下子投资这么多的钱去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设备,纯粹是乱花钱。”他遭到家人强烈反对。
为了说服父母,贾康乐借着旅游的名义,将父亲“骗”到了山东,专门去看几家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养鸡场。看着眼前一排排全自动化管理的鸡舍,明亮洁净、规模可观,养了几十年鸡的父亲沉默了。
眼看父亲松了口,贾康乐便对养鸡场的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鸡舍换上了自动的喂料、喂水系统,自动的取蛋设备。改造后第一年,鸡场的营收比上一年翻了几番。
在改造鸡舍的过程中,贾康乐心中也慢慢规划着一幅蓝图。第一,要从“鸡贩子”转变成一家真正的养殖公司;第二,从家庭作坊模式向规范的企业发展;第三,在鸡场里全面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向现代化养殖靠拢。
眼下,贾康乐已经成立了西安市渭河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经过他的多年经营,当年只有300只鸡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全智能控制鸡舍6栋,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存栏肉种鸡6万羽、商品蛋鸡10万羽的现代化养鸡场。“去年,我们还新建了一栋应用了最前沿物联网技术的高层智能蛋鸡舍,占地1200平方米,存栏蛋鸡7万羽。鸡舍内布置的各种传感器,与专业软件平台对接,能够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生物安全水平,以及集约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贾康乐说。
养鸡养得成功,另一件事也一直萦绕在贾康乐心头——怎么才能让乡亲们也尝到这科学养鸡的“甜头”?
贾康乐通过调查村里的养鸡市场发现,现在农户都是各家养各家的鸡,技术有局限,销路也不畅。“一般农村家庭养的鸡都是几只几只拉到集市上去卖,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消费者质疑这些鸡是不是散养的土鸡,而农户也无法去证明自家鸡的优势,好鸡都卖不上好价钱。”于是,他便召集乡亲们,通过帮忙、加盟、分销合作、联产统销等方式把手中的鸡集中起来养殖,统一售卖。
现在,贾康乐的公司已有上百名员工,他们月工资3600元至6000元不等。村里人明白了,贾康乐养鸡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学生在外头读的书确实派上了大用场,“养鸡也养得精细嘞!”
一些早年在外务工的青年也回来了,兴致勃勃地想跟着贾康乐学养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王增强 实习生 滕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