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园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何以传唱七十余年且分外嘹亮

邹赜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7月25日   03 版)

    1950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战歌》的公共传播,还是较小范围、初步试验的。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全民参与的抗美援朝“五一”大游行,让《战歌》传遍千里江山,传进千门万户。

_______________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由志愿军战士麻扶摇作词、音乐家周巍峙谱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下简称“《战歌》”),历经70年风云变幻依旧振奋人心,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格外值得回顾。

    最早唱出“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是开赴前线的志愿军将士。1951年4月,《人民日报》刊文《推荐两首抗美援朝歌曲》,毫不吝啬地表扬《战歌》:“不仅成为一首好的军歌,也是一首好的群众歌曲。”

    70年前,一首起自疆场的军歌,何以跨越烽火狼烟、万水千山,在中华大地上唱得分外嘹亮?

    “五一”大游行加速了《战歌》传唱

    1950年11月,《战歌》成曲公开发表,很快便被各界人士传唱开来。周巍峙后来回忆,“12月初,歌曲发表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上。不久,我就从电台和各种集会、演出中听到了这支歌”。

    历史地看,1950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战歌》的公共传播,还是较小范围、初步试验的。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全民参与的抗美援朝“五一”大游行,让《战歌》传遍千里江山,传进千门万户。

    1951年4月5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布通告,“决定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即《打败美国野心狼》)两首歌,为今年全国人民在‘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时所唱的基本歌曲”。同月,青年团中央下发通知,将《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战歌》等三首,确定为“青年团员应首先学会的”参加“五一”游行的必选曲目。这两份通知形象地印证了《战歌》当年在政治、文化领域与代国歌平行的关键地位,更预示着全民高唱《战歌》的新篇章即将翻开。

    如何帮助广大民众在短短20余天里学会《战歌》?接到指示的各级宣传、文艺部门,迅速地将传唱工作落实起来。1951年4月9日至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排晚六点半至七点黄金时段播出《战歌》教唱节目,很多地方的广播电台也做了相应安排。从“耳朵听”到“跟着唱”,各单位、居民区的歌咏队还深入民众,一句句带唱《战歌》。为方便民众学唱,《战歌》的标准版词谱还被广泛刊登在各级各地党报上。4月15日,《光明日报》在醒目位置登载了《战歌》词谱。

    1951年“五一”大游行前夕,北方交大唐山工学院学子课余结伴奔赴唐山农村,帮助不具声乐基础的农民学唱《战歌》等爱国歌曲。带唱学生指出:最初“‘雄赳赳,气昂昂’的‘雄’‘气’二字应重些”“‘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中‘抗美援朝’也应是郑重有力的”,经过歌词释意并依靠勤加练习,学唱农民普遍掌握了《战歌》的演唱要领。“就是保家乡”的激越歌声,由此在村头田间愈发响亮。

    《战歌》的胜利之音也飘向了祖国边塞。1951年4月,新华社记者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看到,当地少数民族市民“大部分已学会用本民族语言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7月,一名内蒙古的鄂伦春族儿童在给毛主席写信时兴奋地报告:“五一”游行期间,他和伙伴们“用自己的语言唱出了《志愿军战歌》”。

    1951年5月1日,大游行期间,大江南北每座城市,都伴随着《战歌》的高昂旋律沸腾起来了。在上海,数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跑马厅,“乐队不断吹奏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国际歌》”。在武汉,数百名空军部队女战士在游行队伍中齐唱《战歌》。“跨国鸭绿江”的振奋歌词,令围聚在旁的观礼群众血脉偾张:“这意志震撼着我们,这热情燃烧着我们!”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1951年“五一”大游行是短暂的,但经由这场全民抗美援朝动员的充分激励,《战歌》已然和其蕴含的强大意志、伟大精神一道,融入了抗美援朝期间的民众生活,更撑起了共和国自立自强誓言的不拔之柱。

    游行结束后,在各地深化抗美援朝宣传的社会动员中,《战歌》仍然是唱响频次较高的一首。1951年6月,江苏盐城县农村宣讲员“在墙上贴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赴朝参战的漫画,宣传人员根据画的内容,唱‘雄赳赳,气昂昂’的歌曲,会唱的群众就跟着唱”。1953年,山东电影工作者称每当登上偏远海岛放映抗美援朝影片,总能看到青年渔民们自发唱着《战歌》入场观影。

    情绪充沛、朗朗上口的《战歌》,也是那个年代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首儿歌。195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发现北京城内公园“到处能听到儿童们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2年4月,梅汝璈大法官称他两岁的幼女正咿呀地跟唱《战歌》。同年8月,《人民日报》记者在西藏见到,有牧牛的藏家少年在草场上哼唱《战歌》曲调。

    《战歌》出自英雄手,《战歌》献给英雄归。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每当有前线捷报传来、志愿军楷模载誉回国时,前去迎接的各行各业民众总会不约而同地唱起《战歌》。1951年10月13日,3位归国志愿军代表到北京农大做抗美援朝时事报告,农大学子“在春雷似的掌声中,齐唱着《志愿军战歌》,把战斗英雄们抬起”。

    70年过去,朝鲜战场上的滚滚烽烟早已散去,但《战歌》旋律还在并将继续回荡在每个中国人的爱国真情与民族骨气里。《战歌》何以传唱至今?艺术造诣或许只是原因之一,最根本的缘由,还在于《战歌》的每句歌词、每段乐音、每次回忆,都有“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作者系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宁波教育博物馆兼职研究员)

邹赜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7月25日 03 版

以务实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回答好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重大课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何以传唱七十余年且分外嘹亮
把牢政治方向建设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