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8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奋战在联合作战最前沿

——记中部战区某直属单位高级工程师袁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见习记者 谭思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8月07日   01 版)

    盛夏时节,中部战区联指中心大厅内,一场指挥演练正在激烈进行。高级工程师袁伟在席位上紧张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演习战况,时而操作模拟仿真系统,时而撰写决心建议报告。

    战友们说,袁伟既是“技术控”,又是“作战通”。一次联合演练,在筹划作战任务时,他发现有的同志还用手画笔算的传统方式搞战役推算,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形成的报告概略计算多、精确数据少。

    “绝不能身子进入了新体制,脑袋里还是老办法。”袁伟把作战推演仿真系统作为攻坚方向。那段时间,他经常白天构建虚拟环境,推演演习流程,听取意见建议,晚上研究解决方案,编写调整代码,办公室的灯常常深夜还亮着。

    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发百余项系统功能,构建上百个模型算法,利用仿真实验手段支撑联合作战筹划,将原来粗放式的筹划方法,转变为靠模型算法、用数据说话的精细化筹划方法。

    这些年,袁伟牵头参与重大科研课题10余项,破解仿真计算、效能评估等难题,为提升联合作战指挥新质保障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战区表彰为备战打仗先进个人,还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军人就是要一心向战,一切为战。”袁伟说。

    然而,战区成立之初,怀揣“到联合作战一线”梦想的袁伟,从火箭军某部被选调到中部战区某直属单位时,全新的工作领域让他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一次演练,袁伟受命开展有关联合作战筹划的课题研究。他带领团队人员忙前忙后好几天,在录入系统推演时,却被上级打了回来,结果反馈:任务冲突,无法执行。

    “联合作战是多军种、多领域的复杂系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意识到自己联合素养不足的短板后,袁伟开足马力加油充电。手头的军兵种教材资料学完了,他就从科研院所借来与军事运筹、模型构建相关的书籍研读。袁伟还带领团队先后赴40余家科研机构对接军事需求,协调引进各类系统10余套。

    “只要作战需要,再难也要拿下。”袁伟常对团队里的年轻人说。一次接受上级考核时,大家发现考核组给出的作业条件,增加了几型尚未列装部队的新型武器装备,这让众人犯了难,新装备虽然能大大增强红方作战能力,但如何运用却没有案例可作参考。

    袁伟带着几名骨干连夜开展武器原理分析、模型构建,一个参数一个参数计算,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仿真分析。经过一天两夜连续奋战,拿出的作业成果受到考核组高度评价。

    战区值班体系刚开始运转时,为了辅助指挥机关决策,值班参谋只能从海量数据中进行人工筛选判别分析,指挥效能不高。这一幕深深印在袁伟脑海里,他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能否利用智能算法快速筛选出最优数据?”有了想法的袁伟立马着手研究。他带领团队连续攻关3个月,终于自主研发出某系统,极大提高了作战筹划效率,同事们对他“拼命三郎”的作风印象更深了。

    在支撑联合作战筹划过程中,袁伟不仅带领团队构建智能模型算法,还积极对接研制单位用好“外脑”。研制单位科技能力强、创造能力强,但常常不能准确把握联合指挥需求。战区参谋人员虽然熟知作战筹划,但很多时候无法把作战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提不准需求。

    袁伟凭借过硬的复合素质,成为联合指挥前端和需求研发端的桥梁,不仅能把战区一线作战需求提出、提好、提精,还能指导研制单位把系统做得好用、管用、易用。

    同事张燕芬说,“袁伟对技术非常痴迷,特别善于用科技赋能作战指挥。”有一次值班,参加应对山林火灾处置演练时,袁伟发现了一个令值班人员苦恼的现象:接到地方政府兵力支援需求后,参谋人员还在采用人工方式查询兵力和部署位置。

    “传统方法效率低,数据项目内容也不详尽。”由此,袁伟用一周时间研发出了一款定制版查询工具软件,参谋人员轻点鼠标,既能实现作战兵力需求查询“一点通”,还能给出行动路线建议方案,有效提高了筹划效率。

    近几年,在战区组织的联合演练中,袁伟带领团队综合运用建模分析、运筹计算、系统仿真等手段,形成多份验证评估报告,为战区联指中心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理分析,在多层级全要素重大演练中交出优异答卷。

    平时,袁伟非常关注前沿理论和技术,他带领团队引入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AR/VR等信息技术,把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集成到系统中,实现了作战理论和作战应用的循环迭代升级。

    这几年,袁伟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军事建模竞赛,连续3年获得特等奖,并被竞赛组委会聘为命题专家。多年的参赛成果为作战方案修订、指控系统升级、演习演练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军事建模竞赛也成为袁伟培养骨干、锻炼队伍的好平台。他带领单位的高技术人才,探索实践1名博士带两名硕士、3名学士的“1+2+3”课题研究模式,先后立项23项军内装备科研课题和8项军事理论研究课题,形成了一大批服务联合作战的研究成果。

    眼下,袁伟又将目标瞄向AI人工智能领域,计划将其应用到保障联合作战中。“未来作战将是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我们的系统也要不断吸纳新理念、新装备进来。”袁伟说,“要与时俱进,让科研始终成为备战打仗的有力保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见习记者 谭思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8月07日 01 版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风雨同心 人民至上
闻“汛”而动 “团”结救灾
奋战在联合作战最前沿
他的微信昵称是“逆行”
致敬!他们用生命完成最后的守护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