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正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需求为出发点优化供给,将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
7月的最后几天,一组消费信贷数据为我国上半年的消费状况作出注解: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信用卡、汽车和其他综合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7100多亿元。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7593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5%,超过了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预测目标,这其中消费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7月31日举例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实现22.75万亿总量,汽车销量达到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恢复”。
这一天,《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6个方面,《措施》推出20条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措施。
“有针对性”是不少学者对这份4000余字措施文件的看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措施》抓住了当前消费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如聚焦对经济拉动作用非常大的汽车、家居等大宗商品的消费。“这也是当前消费恢复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及重点消费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则注意到,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措施》专门提到了“推动特色产品进城”,这条措施的前两条分别是“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绿色产品下乡与特色产品进城是一个双向互动与需求的互相满足。”在白明看来,促消费要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要让农民有钱可花”。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促消费”是提振经济的关键。早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措施》发布前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扩大内需”,这一1998年提出的国家战略,逐渐将部署重点聚焦于消费内生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分析说,从1998年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以来,中国的政策重点多以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但扩大消费的手段和政策工具相对来说比较有限。“随着扩大投资的空间收窄和边际效率的下降,扩大消费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创新扩大消费的政策工具、完善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成为释放消费需求潜力的关键。在白明看来,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就强调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挥内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10多年调整至今,我国已从出口依存度较大逐步转向内外需市场同步发力。”
他以外贸“新三样”即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为例说,“新三样”不仅领跑出口,在内销上也已先行一步。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来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已近三成。
“去年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后,新能源汽车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和扩大,今年《措施》的政策指向性更加明确。”在李长安看来,这种政策上的延续性,也将对相关产品的市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已延长至2027年年底。
转型产业迎机遇
“本次《措施》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汽车限购政策、推动二手车交易、鼓励以旧换新、加大消费金融力度、增加停车位供给等。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车获得重大利好。”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张学志告诉记者,我国汽车企业有望在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获得突破。
实际上,包括汽车企业在内,《措施》为众多传统产业链上的企业转型升级“再添一把火”。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以家装家居业为例说,商务部提出的家居是一个“大家居”的概念,包含家电、家具、家纺、家装、家政,市场规模非常庞大。
他结合商务部7月18日联合12个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说,这次《措施》又提出了相关举措。在稳定大宗消费方面,《措施》提到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这不仅可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家居消费,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对于推动家居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大有裨益。”国货卫浴品牌九牧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业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智能马桶家庭普及率每提升10%,市场将新增近1000亿需求量,以中国家庭普及率提升到80%来计算,市场将新增8000亿规模,“中国数智卫浴市场体量整体将达到万亿级,市场潜力巨大。”
包括九牧集团在内,多家转型企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产品升级方向,布局未来。这也是《措施》的关键词。
在拓展新型消费方面,《措施》特别提到了推广绿色消费,明确要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鼓励先行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促消费不仅是商家打折”
政策推动下,更多的产品与服务,丰富着人们的购物车,但钱包里的钱往往在等待更划算的时机。
在白明看来,促消费不仅是商家打折,消费的商品也要靠得住,“不仅要符合购买需求,还要体现出绿色环保、高品质”。他进一步解释说,促进市场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链状,其中既有消费能力、消费热点,又有消费欲望、消费环境等,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发力。
从本次《措施》的落实也能看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文旅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委都将继续发布后续配套措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改善消费环境是恢复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支撑。”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说,敢消费和愿消费与市场监管工作密切相关。未来,市场监管总局将从建制度、守底线、拉高线3个方面入手,着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提质扩容的背后,是政府、企业对于新需求的关注。
中国旅游研究院总统计师马仪亮注意到,今年以来旅游市场的一大变化在于,一些地方政府注重从需求端刺激旅游消费,“和过往建景区、创品牌等关注供给的行为不同,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直接面向需求侧找创新,如举办村BA等活动吸引游客,让头部景区免费、管理价格涨幅等。”
在马仪亮看来,一方面,个体商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能力独立举办活动,另一方面,这也符合当前游客的消费需求,即更加关注活动或旅行能带来什么。
作为服务消费的重点领域,文旅消费也在《措施》中占到了一定篇幅。张学志注意到,《措施》明确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在保障游客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措施》支持不同区域景区合作推行联票模式,鼓励景区结合实际实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扩大内需正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在张学志看来,以需求为出发点优化供给,将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