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在北京门头沟王平镇,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百余名官兵,驾驶大型工程机械,正在全力投入打通各村进村道路工作;
在天津市静海区,该总队某支队千余名官兵正紧急加固加高大清河支渠桥西岸堤坝,以应对水位上涨;
当天上午,在河北省涿州市,该总队某支队官兵正开展清理道路淤泥工作,帮助群众进行灾后重建……
连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等地区发生塌方、内涝等险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坚决贯彻上级命令指示,派出数千名官兵,携带500余件/套装备器材,火速驰援受灾严重地区。
截至目前,该总队救援官兵累计转移被困群众1700余人,搬运沙袋50万袋,搬运土石4200立方,排涝抽水6万立方米,清理塌方3500方。眼下,该总队数千名官兵持续奋战在北京、天津、河北的多个点位,全力打赢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灾后重建
这几天,在河北涿州鼓楼大街,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持续展开路面清淤作业。每天,官兵们手持铁锹对路面废石、泥土进行清理,一干就是数个小时。当一天任务结束后,官兵都会手握铁锹底端尖锐部位行进,目的就是不让铁锹尖锐部位擦伤过路的群众。
目送官兵返回临时营地,当地群众喊出了心里话:“有人民子弟兵在,我们就放心了!”“为了大家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听到群众的赞许,官兵们向群众挥手致意。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该总队某支队派出医疗队执行义诊巡诊任务。近几天,由于天气闷热潮湿,部分受灾群众出现皮肤湿疹症状。该支队女军医李珈含在抗洪一线开设“问诊区”,为受灾群众义诊,并将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送给有需要的群众。
与此同时,该支队其他官兵加紧使用工程机械拓宽路面,对村镇道路进行清障修复,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挖掘机操作手、一级上士余发江,每天在前方铲除村路上的淤泥,装载土石修补受阻道路。白天工作已经很累,但他一回到后方营地,又开始帮助村民将因洪水死亡的家畜运出。战友们看他忙得满头大汗,都会询问他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会儿。余发江总是笑着回答:“我还行,没有问题!”
8月11日5时30分,在天津市静海区担负巡堤任务的该总队某支队官兵,突然接到群众反映,七堡村沿岸堤坝南侧发生多处管涌,该支队随即派出65名官兵携带装备赶赴管涌区勘察情况。
到位后,官兵们主动对接地方工程师进行现场勘查,决定采取前堵后排的方式,由挖掘机投送沙包到管涌的内侧出水口,形成半月形围堰将水隔开,以防止水流继续冲刷,然后在围堰内侧倒入水泥搅拌,封堵管涌口。同时,官兵们装好沙袋,用绳索挂到钩机上,投到管涌区。
最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官兵们搬运物资0.6吨,运送砂石120方,装填沙袋2000个,成功排除管涌险情。
“钢铁堤坝”
“同志们,75年前,我们的‘十人桥班’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做桥墩,架起了一座30多米的浮桥。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不畏艰险的精神,坚决完成此次抗洪任务。”连日来,在天津大清河河道前,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用革命战争年代单位的光荣传统为1000多名抗洪官兵发起了动员。
“十人桥班!”“到,到,到!”官兵震撼人心的答到声响彻大堤。只见堤坝上,一组战士不停地装填沙袋,另一组战士则把装填好的沙袋扛在肩上,奔跑着快速运送到指定点位,整个加固堤坝任务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截至目前,该支队已搬运沙袋100余万袋,在大清河河道沿线堆筑起了一条7.55公里长、两米宽、1.4米高的“钢铁堤坝”。
据了解,官兵们引以为傲的“十人桥班”荣誉源自淮海战役。当时,该支队1排3班前身在追击黄百韬兵团至宿迁县西北的堰头镇时,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面对滔滔河水,副排长范学福和班长马选云带领其他8名战士跳入刺骨的河水中做起了“桥墩”,他们肩扛着梯子,用身体架起一座30多米的浮桥,全团官兵从他们的肩头飞奔而过。部队最终全歼黄百韬部两个师共1.3万人,夺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这次天津大清河救援任务中,该支队坚持用“十人桥班”精神激励官兵与洪魔顽强斗争,号召每一名班长要把所在班带成“新时期十人桥班”,鼓励每一名战士要成为“新时期十人桥班”战士,并根据大家在抗洪一线的表现评选出模范班长和先锋个人,让支队光荣传统在任务一线焕发新生机。
荣誉同样在激励着该总队其他单位参与救援的官兵。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攻如猛虎,突击先锋”称号的该总队某部官兵,不分昼夜转移受灾群众;在河北涿州,曾荣获“爱民模范连”称号的该总队某部官兵全面投入当地灾后恢复重建……一时间,分属于多个支队的数个模范中队掀起了一场“用行动捍卫荣誉、用生命救援人民”的大讨论活动。
在休息间隙,他们利用网络平台,以视频连线、在线对话等方式,学习其他单位用荣誉传统激发官兵持续奋战的事迹,在干部骨干的带领下,他们互相向兄弟单位发起挑应战,进一步鼓足干劲、激发动力。
“我们总队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传承着红色血脉,拥有众多荣誉模范单位。”该总队领导说,“‘老传统’是我们思想发动的宝贵素材,融合贯穿在每一场急难险重任务,紧密衔接在每一个战斗环节,它有效激发了官兵们向险而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
保障有力
8月8日,在河北涿州,该总队某支队两级作战勤务值班室内,官兵正通过监视器观看实时回传的画面:附近村庄仍有受灾群众未转移。
“通信车以最快速度寻找合适地点开设,其余人员立即出动!”对讲机传来任务指令后,该总队某支队通信中队官兵迅速调试设备,紧盯每一台设备的运转。
然而,要想保持与救援队伍之间的通信畅通,不仅要保证救援一线的画面实时传输,同时还要开设卫星电话,寻找到最高点架设转信台。“我去开设转信台!”该支队通信技师、二级警士长崔国良主动请缨,迅速背负装备前出开设,通信车上的其他官兵按照任务分工相继展开。
通信设备同时工作,加上天气闷热,通信车内温度迅速升高。高温高湿的环境就像一个蒸笼,对人和装备都是严峻的考验。此时,崔国良头上的汗珠不断往下滴,军装已被汗水浸湿。连续通联4个多小时后,图编开始告警。崔国良当机立断,打开所有车门,在保证设备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通风降温。不一会儿,一线救援画面出现在通信车内,高强度运转的通信车也成为了屹立在救灾一线的“信号塔”。
此次抗洪抢险任务中,官兵展现出的高超装备操作水平,源于平时总队对装备常态化管理和人装结合训法的高度重视。该总队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大对装备检查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对装备进行全面清点,严格按照装备保养的要求和程序,定期检查各类库室,清点装备数量,完善登记统计情况,并对库室管理工作进行讲评,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平日里,该总队还根据装备保养细则,全方位对装备进行故障排查、检修和整体维护,使各类装备均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此外,为提高部队官兵操作装备的能力,该总队不定时组织官兵在陌生水域进行抗洪抢险实战化演练,并在过程中随机增设险情特情,有效检验了部队装备快速出动能力。日常训练中,该总队还定期挑选业务骨干、技术能手,为大家讲解装备常见故障排除、突发情况处置、替代方法操作等内容,提高人装结合的作战能力。
据了解,连日来,该总队按照“三种情况第一时间到现场”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出动橡皮艇、冲锋舟、轮式装载车、子母式排水车、垂直式排水车、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等多型装备驰援京津冀受灾严重地区。
在前不久的抗洪抢险任务中,该总队派出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北京房山地区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共分为前后两节车厢,可转运4.3吨物资,一次能够转移12名群众。除此之外,还可以同时转移受困车辆。
截至目前,在多型先进装备的助力下,该总队任务官兵已初步完成了内涝排水作业、桥台塌方体修复、道路抢修、排涝清淤、清除管道堵塞等任务。
“哪里有险情,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是我们的阵地。”该总队某支队领导赵华明表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把绝对忠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勇上一线、敢打头阵的使命担当,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用胜利作答!”
朱朝阳 刘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