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8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表示,基层便民举措实行时间为2023年到2025年,各地在具体推进中,要结合各自实际稳步推进,逐步到位,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一蹴而就。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社区居民,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8月初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下简称《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6个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
傅卫介绍,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措施,让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更加省心、舒心。北京、上海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展了门诊的延时服务,方便社区居民能够在基层社区得到基本医疗、慢病配药、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浙江、广东等省份积极推进慢病长处方服务,方便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配药开药,减少开药频次。吉林、湖南等省份全面推进村卫生室门诊医保结算工作,把村卫生室也都纳入医保定点,更加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开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分布在街道、社区、乡镇、村庄,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广大群众迫切希望在家门口能够获得及时、便利的就医和健康服务。”傅卫说。
《服务举措》提出,要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希望提升基层门诊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病的就医需求。但偏远地区的基层机构常常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傅卫指出,基层医疗机构要通过内部合理调配人力,用好自身人手;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筹好二三级医院资源,加强外部力量支援;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等建设,实现医共体内部人力资源共享;对于偏远地方、服务人口较少的乡村,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巡诊等方式实现服务下沉。
各地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重庆探索“县聘乡用”,每年区县级医院,按照新招的执业医师数的80%,置换出来本院一些成熟的专业人员,优先安排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到基层服务;山东参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做法,从二级以上医院累计选派了六批1900余名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偏远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充实力量……“各个地方的情况差异比较大,也不要求一蹴而就。我们在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进这项工作,希望能够逐步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傅卫说。
在《服务举措》中,家庭医生的作用被多次提及。傅卫介绍,家庭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由各类相关专业医生组成,以综合、连续、紧密服务为主,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平台,通过签约形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数量有限,签约服务起步时间不长,主要面向一些重点人群。”傅卫介绍,国家卫健委积极引导专科医生、二三级医院医师以及一些非公立医院医师,加入到家庭医生队伍里来,扩充服务力量,让签约服务更可及。同时,希望居民更多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和家庭医生加强联系,建立起双向互动关系,使家庭医生逐步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医生朋友。
基层便民措施的推出,需要基层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傅卫指出,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启动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重点培训乡村医生、全科医生等基层医务人员骨干。截至目前,培训项目线下共培训65万名基层医务人员。线上平台陆续征集并制作5000余堂视频课程,面向所有基层医务人员免费开放,注册学习人数已超180万人。
今年部分地区洪灾严重,傅卫表示,国家卫健委指导受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针对性服务,通过中国继续教育网的线上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在灾后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个人健康教育与防护、场所与个人住宅环境卫生处置、灾后常见传染病应对处置等方面的培训,让基层医务人员在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当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