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之路

让新疆果农过上“甜日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林 王雪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9月11日   03 版)

    9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的晚熟哈密瓜地头,农业顾问孔志军用小刀切下一小片金黄的哈密瓜果肉,轻轻一捏,瓜汁滴到测糖仪里,他读出数据,“含糖量16.5。”

    在新疆,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呱……”香甜可口,是很多人对新疆瓜果的第一印象。新疆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近日,在“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赴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的主产地,看香甜的瓜果背后,新疆果农如何走出一条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种植的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之路。

    从“大水漫灌”到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节水农业

    “梨城”库尔勒市是我国著名的香梨生产基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库尔勒香梨以皮薄、汁多、味甜、“落地成渣”等特点享誉海内外,成为库尔勒市的一张天然名片。

    9月初,香梨进入采摘期,丰收在望。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其盖克其克村的梨园里,一枚枚果实挂在枝头,压弯了树梢。

    站在梨树下,被誉为种梨“女状元”的其盖克其克村党支部书记刘哲敏露出笑颜,她深知这些金贵的果实来之不易。

    寒来暑往,一枚果实要经受住霜冻、冰雹、大风的重重考验,才能“修成正果”。浇水、施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果实的品质。过去果农种梨完全“靠天收”,现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以及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让香梨的产量和品质有了保障。

    “今年,眼前的这片果园预计商品果率可以提高20%左右。”刘哲敏说。

    据了解,2020年起,库尔勒香梨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启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出台了《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实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香梨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等八大举措,推动香梨产业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你们看看我们的果园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在刘哲敏的提醒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果树下的沟槽铺上了深色的薄膜,下面埋着水管,水、肥通过这里,对果树进行精准滴灌。

    随着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成功应用,当地果农越来越接受这件“新鲜事物”。刘哲敏说,现在浇水、施肥合二为一,一亩地足足节约了近一半的用水,用电用水的成本大幅下降。

    “水果,水果,怎么能缺水?过去果农习惯了‘大水漫灌’。”刘哲敏说,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不仅可以提升香梨的品质,种出的梨子更甜了,还能节约生产成本,农民纷纷跟着采用新技术。

    节水农业助瓜果提质增效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9月初,位于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市高昌区三堡乡英吐尔村,葡萄基本已经采摘完毕。本地农民开着农用三轮车,往返于葡萄园与晾房之间,忙着制作葡萄干。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无霜期长达280-300天,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吐鲁番的葡萄闻名中外。

    吐鲁番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是中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现有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50多种,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堪称“葡萄植物园”。吐鲁番出产的成熟鲜食葡萄含糖量为22%-24%,如果晾成葡萄干,含糖量可以提高至70%左右。

    水肥一体化种植,也是近几年吐鲁番市高昌区三堡乡采取的新手段。这项技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葡萄根部,不仅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高,还可以调节产期。

    “用这个办法,可以节水、节工、省肥料。”三堡乡副乡长苏巴提·苏莱曼说,目前全乡正在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葡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按照这种办法已累计种植500亩葡萄。

    哈密种植哈密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有哈密瓜品种近300种。在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75倍。发源于喀尔里克冰川北坡的伊吾河水流入戈壁,汇聚到地势较低的淖毛湖,在雪水的滋养下,淖毛湖镇成为全国最大的晚熟哈密瓜膜下滴灌生产基地。

    淖毛湖镇主产两种哈密瓜,“新密25号”和“西州密17号”,因成熟以后颜色差异俗称“黄瓜”和“黑瓜”,甜度普遍在15度以上。

    淖毛湖哈密瓜为什么这么甜?按该镇农业顾问孔志军的说法,因为浇的是天山雪水,施的是羊粪农家肥,穿的是“防晒衣”,坐的是“沙发垫”。

    如今,哈密瓜种植户周茹刚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助手,轻点阀门按钮就能浇水,而且每块田的浇水情况一目了然。

    淖毛湖镇党委委员张明生说,淖毛湖镇通过推广膜下滴灌节水灌溉系统,应用智慧节水平台,运用手机App程序控制每个条田的轮灌区,哈密瓜生产用水下降了35%,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哈密瓜品质不减反增。

    据了解,在淖毛湖镇的4万亩晚熟哈密瓜种植面积中,已有两万亩实现了智慧节水灌溉。目前,该镇正在推广晚熟哈密瓜有机栽培技术规程,形成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耕作与施肥、有机化栽培、北斗导航等技术于一体的标准化栽培形式。

    新疆果农过上“甜日子”

    在高效节水农业的带动下,新疆各族群众通过采取创新手段种植和加工瓜果,过上了“甜日子”。

    三堡乡紧邻火焰山,开春升温快、气温高,副乡长苏巴提·苏莱曼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该乡种植的葡萄比多数吐鲁番葡萄能提前一两周上市,有一定的销售优势,鼓励当地群众更多地种植鲜食葡萄。

    苏巴提·苏莱曼算了一笔“经济账”:当地群众种植葡萄、制葡萄干每亩的收入大约是2500元至3000元,如果销售鲜食葡萄,每亩地能获得更多收入。在乡政府的带动下,许多群众纷纷种植鲜食葡萄,为了稳定销路,三堡乡又召集鲜食葡萄收购商与合作社,以村为单位,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

    据了解,今年吐鲁番共种植54.38万亩葡萄,预计葡萄总产量将达144万吨。吐鲁番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鲜食葡萄销售、葡萄干加工、葡萄酒酿造、葡萄叶生产、葡萄枝条多元化利用及葡萄副产物加工利用等为主的集聚葡萄产业上、中、下游资源的全产业链条。

    为了打造香梨产业集群,近年来,库尔勒市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成立专业化运营公司,推动香梨提质增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种了30多年梨子的刘哲敏是最先“尝到甜头”的致富带头人,现在是金久诚香梨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一条龙”的农业技术服务,搭建稳定的销售渠道,着力打造品牌,提升产品议价能力。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带领村民成立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合作社现有社员100多户,果园面积达3200亩,刘哲敏所在的其盖克其克村也成为全乡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库尔勒市阿瓦提乡被誉为库尔勒香梨第一乡,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的20%。该乡的吾夏克铁热克村在实施土地流转的同时,凭借毗邻市区的交通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文旅经济,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一年一度的“梨花节”更是引来众多游客。

    如今的吾夏克铁热克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走在村里的大道上,当地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之后,村民多了好几项收入:土地流转的费用,逐年进行评估,会有一定的上浮;在公司的果园就业,每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将闲置的房屋流转给旅游公司,也能拿到一定的租金;闲暇时,还可以从事旅游业,摆摊设点,获得经营收入;此外,还能享受到香梨提质增效之后的集体“分红”。

    这样的日子,怎能不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林 王雪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9月11日 03 版

科技之光点亮“绿色亚运”
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十年后回归,爱书人赴一场“地坛之约”
二〇二三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启动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展
响应总书记号召 立足现代化实践 引导青少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让新疆果农过上“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