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石化南化公司研究院催化剂研究中心的博士李晓敏来说,她要“守”的,是前辈们在不断求索中建立的催化剂国产化基业。
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李晓敏一直在做与催化剂相关的研究。2021年博士毕业后,她选择入职南化研究院,听说了前辈余祖熙搞科研攻关的故事。
南化公司的前身是永利铔厂,成立初期,一直依赖国外进口的钒催化剂才能保证硫酸的正常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经济封锁,硫酸生产行业遭受重创。
面对进口压力与生产压力,永利铔厂技师余祖熙开始了钒催化剂的国产化研究课题。
1951年,余祖熙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钒催化剂,并将其运用到永利铔厂硫酸装置的生产中。研究人员以此为起点,不断提升催化剂的性能,在艰难求索中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
“当年建厂时的初心和使命一直传承下来,就是不断推进催化剂国产化。”李晓敏说。
李晓敏现在是甲醇催化剂项目负责人陈海波团队中的一员,该团队也是中国石化做甲醇催化剂的“主力军”,在国内同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
李晓敏的师傅就是陈海波,这位2022年度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全身心投入甲醇催化剂的研发、亲力亲为的传帮带,深深地影响着李晓敏。
“比如,他会手把手给我列出研究过程中的计算公式,给我传授经验”。在师傅身上,她看到了前辈科研人员艰苦创业、实业报国的情怀。
平时,李晓敏还志愿担任南化公司厂史陈列馆的讲解员。面对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她总是声情并茂地介绍南化厂史和南化精神,也总是被前辈们投身科研、开拓进取的精神所触动,同时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守住这份基业。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竞争对手不断进步,我们的甲醇催化剂技术也要不断更新。”在李晓敏看来,要守住前人的基业,就不能只是满足现有的成绩,需要不断创新,用“创”来守业。
夏渔鱼(伦敦大学学院) 周天笑(苏州大学) 侯晓颖(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