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没能陪儿子外出旅游,成了司虎和胡婷的一个小遗憾。
“以前我们每年都家庭出游一两次,但随着承担的科研任务增加,我和爱人在工作中越来越难走开,带孩子出去的机会就少了。”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司虎坦言。
妻子胡婷也是仪征化纤的科研骨干,在高纤部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夫妻二人经常加班,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得不压缩。
这对“科研伉俪”大学时便是情侣,毕业后二人先后入职仪征化纤。他们2012年年底结婚,过去10年的很多日子里,他们都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或是一同加班,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渐渐成长为各自科研领域的骨干。
同为科研工作者,胡婷对司虎不无钦佩:“他工作非常努力,35岁就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我们仪征化纤建厂40多年来最年轻的教授级高工。”
司虎是仪征化纤研究院膜用聚酯切片领域专家,作为研发团队的执行负责人,开发了10多种新产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级聚酯系列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在某种意义上,创新产品成就有多大,研发的压力就有多重。“从0到1,真的很难。”司虎说,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如同“摸着石头过河”,但更多时候他“连石头都没得摸”,需要完全靠科研团队自身的力量打破垄断。
“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司虎严肃地说,“产品如果在日均量产600吨的装置上出现意外,半天就将产生300吨排废,相当于300万元的损失。”为此,他和团队要在借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化实验,对一些细节不断打磨,反复优化、改进。
胡婷所在的高纤部生产中心主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升级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她要带领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开发不同种类的纤维,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一次给缆绳客户推广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时,他们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胡婷记得,当时客户总是觉得进口产品就是好,对国产新产品有顾虑。后来,团队使用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并实现了与进口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对比,“结果证明我们的产品明显优于国外产品”,最终得到客户认可。
在司虎眼中,“胡婷最大的优点,就是踏实靠谱儿,而这也正是她所在的应用生产领域最需要的特质。”
这对认真踏实的“科研伉俪”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仪征化纤研究院纤维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李映记得,“在今年公司举办的‘五一’劳动节颁奖大会上,胡婷所在团队获得公司年度优秀创新团队奖,司虎获得公司劳模称号,两人同时出现在荣誉榜上,并一起合影。”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司虎与胡婷的共识。
在空闲时间里,他们也常携手走在厂区外的小路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感兴趣的科研问题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对原料的具体性能、评价表征及分析存在疑问时,胡婷就会咨询更擅长理论的司虎。在涉及纺丝具体材料时,司虎又会向精通纤维纺丝的胡婷取经。不同的科研视角,常常能为他们提供答疑解惑的新灵感。
2022年10月,胡婷带队参加了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在备赛阶段的半个多月里,胡婷常常熬夜学习到半夜两三点,准备参赛资料。那段紧张疲惫的日子,司虎承担下更多的家庭责任。
做饭、带娃、辅导功课、陪弹钢琴,“那时家里的事情,他全都承担下来。”胡婷说。在丈夫的鼎力支持下,胡婷所带团队的项目,最终荣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一等奖。
事实上,如何平衡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也是这对“科研伉俪”的“甜蜜烦恼”。
若遇上两人都很忙碌的日子,他们便商量着如何轮流加班或错峰出差,至少一个人能够留出时间照看孩子。周末或假期,他们也会约上朋友,带上孩子,一同出游。
胡婷是个乒乓球迷,她很期待10月将在扬州举办的202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但又心疼票价,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谁知,丈夫司虎已买好两张看台一层位置的票,并对她说:“期待这么久,来都来了,能不看吗?而且能看到世界冠军在你面前打一周的球,值不值?”胡婷被丈夫逗笑了,欣然接受:“值!”
田欣鹭(厦门大学) 李雪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押景航(郑州大学) 谢午阳(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