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印发的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这给矿山安全生产再上了一道“紧箍咒”。
9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昕表示,《意见》显著的特点就是“务实”,直奔主题、直面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这份《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严把安全生产“第一道门槛”
当前,加快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尤为迫切,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前,对于保障矿山安全尤为关键。对此,《意见》建立了一套全过程风险动态管控工作机制,为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供了方法路径。
“灾害不治、矿无宁日,重大灾害治理始终是推进事前预防的重中之重。”张昕表示,要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推动重大灾害分区管理、超前治理,实现由被动防范向主动治理转变、由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由井下局部治理向地面区域治理转变。对未查清、未探明、未治理到位的,不得进行采掘作业,坚决不与灾害“拼刺刀”。
“(矿山)先天不足,后天难补。”张昕谈到,要提高矿山规划质量,科学设置矿权,严格安全准入,着力避免先天不足。另外,还要加快资源整合,推进升级改造,强化科技支撑,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及完善应急撤人制度,确保遇重大险情第一时间撤人。健全重大违法违规信息公示制度、惩戒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整治重大隐患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意见》对“人、机、环、管”各个重点环节作出全方位的制度性安排,着力推动矿山向本质安全迈进。值得关注的是,“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排在《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首位。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司司长李峰认为,《意见》进一步提出更加严格的矿山安全准入新要求。“安全准入作为矿山安全生产第一道门槛,必须严格把关。”
《意见》提高了灾害严重矿井开采规模,其中明确要求,停止新建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的煤矿。李峰解释,这些煤矿产能规模过小,严重影响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极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意见》还明确要求,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由省级以上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不得下放或者委托。
涉矿央企总部和大中型企业要配备安全总监
“众所周知,抓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牛鼻子’,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少数’。”李峰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如何抓住“牛鼻子”?《意见》指出,涉矿中央企业总部和大中型企业应当配备安全总监。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该要求。”李峰表示,从实践来看,涉矿中央企业总部和大中型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任务非常繁重,企业主要负责人精力有限,但是企业又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问题。因此,从客观上需要一个既懂专业又有一定决策权的人来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从地方的经验来看,江苏省、山东省推行的安全总监制度,在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充分调研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将这方面有益做法向全国推广。
下一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示范引领3个方面推动这项措施落实落地,以点带面推动该项措施在全国落实到位。李峰谈到,希望中央企业在这方面带好头、做表率,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在配备安全总监方面尽早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供其他矿山企业学习借鉴。
井下作业地点“无监控不作业”
智能化矿山建设是矿山安全发展的必然之路。目前,全国建有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共1400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到730处,产能占比达到59.5%。矿山智能化建设全面加速。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指出,当下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还存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认识不够到位、建设进展不够平衡、相关标准规范不够健全、部分技术装备适应性还不够强等问题。
“科技赋能,耳聪目明。”张昕指出,还要提升科技兴安、科技赋能、科技管理、科技监管能力和水平,逐步建成全国矿山安全风险监测“一张网”,加强矿山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快露天矿边坡、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查技术应用,推广井下所有作业地点“无监控不作业”,实现从“人防”到“人防”与“技防”并重转变。
《意见》还提出,对矿山智能化建设专门作出部署,例如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司长薛剑光介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以防范化解煤矿瓦斯、火灾、水害、冲击地压等重大安全风险为目标,构建了从煤矿企业到地方监管监察部门和国家监察机关的互通网络,已经联网接入了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的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视频监控等感知数据。
据了解,这张“网”可实时监测全国60余万个传感器、80余万名入井作业人员、3.9万户作业视频监控数据,共享气象和电力大数据。这张网还可以有效地监测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超限、异常波动、高值报警,以及井下作业人数、用电量异常等情况,并可对未来24小时受台风以及50毫米以上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威胁的矿山企业进行分析预警。
在非煤矿山方面,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正在推进建设全国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将全国露天矿山边坡监测、水害监测、视频监控全部纳入“一张网”。目前,边坡现状高度200米以上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都建设了边坡在线监测系统。
孙庆国表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多措并举促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引导更多矿山走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报北京9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