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志愿者朋友们,我们需要‘小青荷’”,在今晚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致辞时现场喊话“小青荷”。
今晚开幕式现场的“小青荷”中,有1800余名来自浙江理工大学。
该校的陈则骧是477名座席区志愿者中的一员,从暖场表演开始到所有节目结束后引导观众离场,她需要坚守6个多小时,不时地挥舞双臂、跳跃欢呼,始终用热情洋溢的微笑和饱满的活力带动观众席氛围。
在前5场彩排演练中,陈则骧所在的观众座席区是没有人的,但是她依然按照耳返里的指示毫不含糊地完成所有指令。“今天晚上,我身后终于有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山呼海啸的呐喊让我充满了斗志和成就感。”
服务大型活动对于李海龙来说并不陌生。大一结束后,他在部队服役两年,曾服务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活动。
回归校园后,李海龙又成为“小青荷”。在开幕式中,李海龙作为应急协调机动志愿者,反复踏勘场馆流线,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在他看来,每位“小青荷”都是亚运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运动员入场是开幕式中让人振奋的一个环节。谢欣怡等8位志愿者的职责是做好旗帜的熨烫、整理和归类工作。每次整理旗帜时,她总是谨慎小心地烫平每一条褶皱。“这是对每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尊重。”
开幕式中出现的充满江南韵味的乌篷船、流光溢彩的动物彩灯,以及上千名群演,都要在内场志愿者的协助下进出场。每次彩排,“小青荷”黄涛都要等待全部演职人员离场后,才能结束工作,返校时往往已经是凌晨。
来自巴基斯坦的演职人员Hamza上场前非常紧张,黄涛为他加油鼓劲,并给了他一个拥抱。“他跟我说了感谢”,黄涛说,大概这就是亚运会“用体育传递友谊、用交流共筑和平”的价值吧。
当国歌奏响,“小青荷”脱帽肃立,高声齐唱国歌。“小青荷”娄瀛寰热泪盈眶,“看着繁华的夜景,真切体会到中国的美丽、文明与富庶。非常荣幸我的青春岁月曾如此近距离地和祖国同频共振”。
开幕式背后,许多“小青荷”在提供看不见的服务。韩佳汝制作了上万张“大莲花”的观演卡,却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证件,但每张走进“大莲花”的证件都将替她见证亚运盛会的精彩。
数十万张证件制作工作,都由22名安保注册类志愿者完成。7月26日,他们便进驻制证中心,是上岗时间最早、服务周期最长的志愿者群体。
穿戴重达10余斤的特形演出服,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每天5个小时的训练,这是吉祥物人偶志愿者的体能训练日常。
穿上特形演出服后不能露脸、不能说话,需要隐去一切个人化的特征。为了展示吉祥物的性格和寓意,他们还专门设计了个性化的动作和仪态。“小青荷”赵浩森说:“吉祥物本身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当大家热情地与宸宸、琮琮、莲莲互动,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也更近了。”
还有一批“小青荷”,他们保障着其他“小青荷”。
开幕式当天,1800余名“小青荷”要乘坐36辆专线公交车,如何最快速最高效地进入场馆考验着交通领域志愿者的集体智慧。
交通领域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设计了4版方案、12条行车流线,仅车辆停放地点就换了4处,在经受过5次开幕式彩排演练考验后,开幕式当天志愿者入场时间比第一次彩排演练整整减少1个小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高体力消耗的志愿者提供及时的就餐保障是餐饮业务领域27名志愿者的重要职责。他们会提早一天确认每个细节,用餐完毕后,还要提醒用餐人员做好干湿垃圾分类工作。
看台上他们欢呼跳跃、过道里他们热情欢迎、夜色中他们默默坚守,“小青荷”让全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朝气蓬勃、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擦亮了亚运志愿服务工作的金名片。这些感动关乎信念、关乎坚持、关乎青春、关乎成长、关乎蜕变,更关乎圆梦亚运。
本报杭州9月2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