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产教融合大平台,接通产业谋升级、融通地方促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11日   07 版)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牢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精神,坚持“立足徐州、服务江苏”理念,聚焦区域、县域产业,以“多元共建、协同共治”为建设宗旨,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引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广泛整合优势资源,接通产业谋升级、融通地方促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

    聚焦产教融合,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政、行、企、校共建徐工职院理事会机制,积极吸纳海尔集团、徐工集团、复兴集团等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入理事会;在理事会模式良好运作下,组建东方雨虹、吉利汽车、化工本质安全等9大产业学院,成立全国化工安全、全国建筑防水、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3大职教集团,为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业链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载体作用;东方雨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机制、多元化的产业学院管理模式,使专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教学资源得到优化、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的落地,使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获批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促进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影响力的稳步提升。

    共建“一园三院一中心”(大学科技园,新沂学院、产业学院、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汇集各方资源,探索出理事会指导下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新路径。打造“开放、多元、共享、共赢”区域产教融合信息交流平台——“徐州工院理事会校企联线”,整合政行校企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学校成果发布与企业创新需求两个“面对面”,推进地、校、企、生等有效互动。

    以创新引进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和创新使用模式“三个创新”打造高端人才校地“引培留用”机制,构建校地、校企共享人才引进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团队总体业务水平,深化校企人才“双聘”“互聘”共享。

    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与徐州市鼓楼区共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形成“区校共建、三园一体”发展模式,产业园示范引领、科技园创新驱动、创业园跟随成长,引领园区高效赋能“智改数转”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教育实训实践和创新成果孵化工作,系统提升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创新水平,加强并深化多元合作和创新扶持,打造成为集“创新服务、实践训练、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孵化转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孵化综合服务区,成功孵化4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并部分入驻新沂开发区,促进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社会体系、科技体系有效对接,成为科技创业的承载地。学校与新沂市政府共建新沂学院,依托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推进职业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了“打造1个平台、筑梦1个诉求、扮演4个角色、运用4个手段”的“1144”模式,助力新沂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徐州工业第一县”,在助力政府留住技能人才、帮助企业培养适配型员工、促进中职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解决技术难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新沂学院中-高-本贯通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在校生达到10个班级、200余人,联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3个,博士双聘12人,面向企业员工每年开展培训1000余人次,助推学校职教本科建设和新沂市国家级、千亿级经济开发区定点项目培育,成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科创发展新格局

    学校抢抓机遇,积极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省级产业园区等众多国、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平台+团队+项目+成果+转化+产业”全链条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体系。

    “引培留用”校地校企共享人才引进模式的创立,培养了一批“知政策、精技术、懂金融、通市场、擅转化”复合型混编科技创新团队和柔性项目团队;瞄准江苏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大力提升技术研究能力,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次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次获批省级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依托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对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精准有效配置,借助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和政行企校理事会平台,让多主体、多要素交叉融合,构建多元立体科技创新发展机制;发展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基地,依托各种创新要素的集聚搞“试验田”,解决产业孵化落地问题;利用省级研发平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跨专业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和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所,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通过打造“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出多层次的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实现研究成果最终落地。

    瞄准科教融汇,将国、省、市级研发平台与国、省级团队捆绑建设,通过统筹规划、相互支撑、资源共享,打造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优秀科技人才引领作用并形成合力,激发校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动力。

    (信息来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11日 07 版

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中亚快速融入全球大市场
学思践悟创新理论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青年学子“医路西行”走进西部乡村
构建产教融合大平台,接通产业谋升级、融通地方促发展
枣庄学院弘扬志愿精神 接力援疆实习支教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