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急难险重新 我们铁肩扛

——本报历史版面中的青年突击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22日   04 版)

    1954年6月29日,本报一版刊发社论《组织青年生产队参加劳动竞赛是发挥青年工人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二版刊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撰写的《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青年突击队工作经验》。

    1966年4月21日,本报二版整版刊登赞颂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1条总干渠、3条干渠竣工通水的报道《看新愚公重新安排河山——记修建红旗渠的林县青年》。文章突出描写了林县青年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和林县人民一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

    1984年2月18日,本报四版刊发《他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记战斗在国家重点工程白山水电站的青年》。吉林白山水电站是我国“六五计划”期间国家大型重点工程,本报摄影记者郑鸣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奋战在白山水电站工地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和突击队火红的战旗。突击队队员们说,需要突击的任务往往是工程中急于解决的困难,为工程排忧解难是我们青年的责任,也是我们共青团的光荣。

    1998年抗洪大军中青年突击队火红的旗帜格外耀眼夺目,他们是英雄辈出的群体,是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生力军。本报连续推出“青年抗洪英雄谱”栏目,向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青年英雄、向为抗洪抢险救灾付出辛劳、付出牺牲的共青团干部致敬。

    1979年3月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1981年11月24日,本报一版报道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团支部代表会在京开幕,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大会上讲话。当天一版还报道,共青团中央向中国女排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锦旗。

    1985年1月3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队)表彰大会的通知》,评选表彰1000名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200支全国新长征突击队。1985年5月4日,本报一版报道纪念五四运动66周年大会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队)表彰大会闭幕消息,发表社论《做奋发进取的新一代》。

    1991年11月30日,本报一版报道江泽民总书记为“青年突击队”题写队名。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响应党的号召,大力组织“青年突击队”,深入进行劳动创造。

    2022年11月14日,本报一版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航空强国积极贡献力量。

    2021年8月,共青团中央发布《深化新时代青年突击队工作指引》。2023年5月,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意见》,对今后青年突击队建设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

    制图:张玉佳

    编者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青年突击队是共青团富有优良传统的光荣旗帜,承载着一代代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青春奋斗。

    青年突击队曾是本报报道的主角。通过回顾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历史,希望引领广大青年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贡献青春和力量。

————————————

    新中国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青年突击队的诞生,是青年和历史的选择。

    1954年1月13日,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

    那是个晴朗的冬日,在火热的北京展览馆(原“北京苏联展览馆”)建设工地,施工进入冬季最紧张的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完成6000立方米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关键在于支模板的木工。

    当时,全工区有4000多名工人,其中有2000多名青年工人,团员约900人。工区党委向工人发出号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速度。很快,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18名青年团员凝聚成一个整体,胡耀林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青年突击队队长。

    突击!——首战他们以3小时完成了通常7小时才能完成的水泥溜槽任务;一天完成了计划用两天做完的180根撑头。

    再突击!——3根拱顶大梁,跨度均在32米以上,平均年龄28岁的小伙子们仅用181个工时便完成了原计划478个工时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整个拱顶工程提前两天完工。“小伙子们还真能干”,青年突击队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打响了中国青年突击队的第一炮。不到一个月,工区又建立起瓦工、抹灰工、电气工、水暖工、混凝土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

    4月初,工区党委决定把露天剧场的紧急任务交给青年工人来完成,并把这一工段命名为“青年工段”。“青年工段”集中了木工、瓦工、机工等8个突击队。他们在同工种中开展挑战、应战的劳动竞赛,用55个工作日完成了原计划5个月的工程任务。

    1955年1月15日,本报对刚满周岁的青年突击队作出报道:“首都基本建设工地青年突击队的经验推广以后,在全国各地都普遍试建了青年突击队、突击组或突击班。截至去年12月,据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基本建设工地已建立了突击队(组、班)650个,队员有1.2万人。”

    与此同时,青年突击队也在农村推开。广东省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第一支农村青年突击队,他们不仅在推广先进技术和保证耕作质量上发挥了先锋作用,而且在爱护集体财产、维持集体利益方面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青年突击队确立了它在新中国建设中的地位——一支生力军。

    三百闯山青年打通“青年洞”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来到青年洞。当年,青年洞是红旗渠施工建设难度最大的地段,300多名青年组成的凿洞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英勇奋战,征服这一难关。

    红旗渠边,总书记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过去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沟壑纵横、土薄石厚、水源稀缺。当地流传着“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民谣。

    为了实现世世代代想水、盼水、找水的迫切愿望,结束十年九旱、惜水如命的窘迫境况,1960年春天,红旗渠开工了。

    红旗渠是从太行山腰劈出来的。一条九峡十八断的漳河,在山西平顺县“侯壁断”被拦腰截住,凿洞砌渠、架桥引渡,牵上了太行山。红旗渠所经之处,都是奇岩险峰:太岁峰、老虎岩、鸻鹉岩、鹰嘴山、通天沟、小鬼脸、阎王眼……林县青年组成了飞虎队、除险队、突击队,在开山劈岭中,冲锋闯阵。

    渠道修至“小鬼脸”被挡住了。要前伸,只有从“小鬼脸”上穿膛而过。“小鬼脸”连着狼牙山、阎王眼,好像一串大石板,从天上直插下来,抬头看崖顶,光滑滑一刀切,低头望漳河,头晕眼花。

    “顶住困难,就是胜利!”县委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青年,从几万青年中挑出300个精兵闯将,要他们去完成打通“小鬼脸”这个艰巨任务,并且决定把这个隧道工程命名为“青年洞”。

    “小鬼脸”,实在险!当年,郑国现、李世民、桑济周几个团员,唰地从崖头把鸡蛋粗的绳子扔了下来,说道:“小鬼脸,有啥了不起?不就是戳个窟窿。”

    “嗖”的一声,三人凌空而下。凿洞工程开始了。一色的火炼石,一锤砸个白点点,一炮炸个“鸡窝窝”。两天下来,10个指头肿成了鼓槌儿,一天才进0.3米。

    怎么办?青年们想办法,三角炮、莲花炮、直炮斜炮,小炮套大炮……新技术一项接一项试验成功了。工效直线上升,每天从0.3米,提高到1.5米、2米……

    青年突击队队员以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忘我投入,把红旗渠精神书写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也为一代代青年团结奋斗、勇挑重担刻下了精神坐标。

     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

    “灿烂的鲜花春风里开,闪光的珍珠大海里采,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这是一首20世纪80年代初为活跃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青年突击队而创作的歌曲。

    1984年2月,正当北国千里冰封的寒冷季节,本报记者郑鸣来到吉林省白山水电站工地,扑面而来的是青年人蓬勃的朝气,突击队火红的战旗。

    承担这项工程建设的水电部一局团委书记黄金珍描绘了1983年初“尾水突击会战”的情景:“也是和现在一样寒冷的季节,许多团员青年半夜零点下班后还跑到工地上参加义务突击,形容这种场面用‘热气腾腾’是最贴切了。你能想象得到吗,他们干到后来把棉衣、棉帽,甚至把绒衣都脱掉了,每个人浑身上下冒着热气,就像刚揭锅的馒头一样。可那是零下四十度的天气啊!休息的时候,他们围着篝火,喝几口酒暖暖身子。否则,衣服立刻就会冻成冰盔甲了。”

    记者问参加过历次会战的突击队员,为什么要放弃休息,甚至放弃高报酬的加班而来参加这些无报酬的突击呢?他们说,需要突击的任务往往是工程中急于解决的困难。为工程排忧解难是我们青年的责任,也是我们共青团的光荣。建设这座电站,我们奋战了整整8年!我们几万名职工和家属的命运都和它紧紧连在一起了,有9000多个年轻人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所以说,我们的干劲不是用钱能买来的,我们早把自己的心都搭在这里了。

    1998年的抗洪大军中,青年突击队火红的旗帜格外耀眼夺目。

    被共青团中央追授“抗洪青年突击队员英模”称号的胡继成牺牲时只有23岁,他连续与洪水搏斗40余天,身负重伤,带病上堤,搬着最后一个土袋倒在大堤上;湖北省监利县余杨村25岁的青年突击队队长杨书祥,在荆江大堤上拼了9天9夜,直至不幸被电流击倒;湖南省长岭炼油总厂24岁的青年突击队队员罗巍,在转战途中,为了保护身边的同事,被甩出车外;江西省进贤县二塘乡31岁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文景星,不顾劳累和劝告,强行参加封堵决口,为救助遇险的队长,一脚踩空掉入了漩涡……

    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成千上万支青年突击队,整装到位,严阵以待。当狂风挟着暴雨、大堤面临严重滑坡的时候,团武汉市委青年突击队及时赶到,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防浪的林。当长江龙王庙险段频频告急的时候,武汉铁路分局青年突击队主动请缨,全天候守护,最终使大堤安然无恙。当洪水漫上嫩江大堤的时候,团镇赉县委组成的4支青年突击队火速冲上,奋战一天一夜筑起了拦洪大坝……

    青年突击队是英雄辈出的群体,是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生力军。聚集在“青年突击队”旗帜下的突击队员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们在抗洪抢险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青春身影

    进入新时代,一批又一批青年突击队队员,在重大项目最前沿、自主创新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一带一路”大舞台、应急救援关键时、疫情防控要紧处,奋勇拼搏。

    “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青春身影。”“我们是青年,我们不上谁上!”关键时刻,青年突击队总是冲在最前面的先锋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50.8万支青年突击队、962.5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时,青年建设者组建13支青年突击队,勇当先锋、敢打头阵。青年突击队这面鲜亮的旗帜,展示了中国青年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扛得住压力、撑得住挑战、经得起考验的精神风貌。

    2022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中国建筑集团先后组建万余支青年突击队奋斗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的主战场。90后青年霍文震牵头成立冬奥场馆“冰立方”项目青年突击队,鼓励和带动项目员工奋战在加工厂和试验场地,提前3个月完成架体搭设。

    2022年11月12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1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系统累计成立1.5万余支“罗阳青年突击队”,参与青年37万余人次,助力歼-20、运-20、直-20等国之重器翱翔蓝天。

    方文墨是沈飞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他用手工精密锉削的方法创制出“文墨精度”。2018年,他又把精度提高到头发丝直径的约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用一双双巧手为歼-20搭建“神经系统”的,是航空工业成飞的“娘子军”,这支由线束制造骨干组成的“罗阳青年突击队”,积极攻克线束制造“卡脖子”技术难点,以队长李玲钰名字命名的“屏蔽线剥线法和焊锡环加工法”已成为业界绝活儿。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青年突击队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国际竞争新格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求青年具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思维,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国之大者”,聚焦中心和大局,敢想敢为、敢破敢立,扛起青春强国新使命。

    这是新时代交给青年的新课题。

    (文静/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22日 04 版

急难险重新 我们铁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