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共建项目在哪里 青年就奔向哪里

青春闪耀“一带一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安琪 驻柬埔寨记者 王岩 特约撰稿 厉旸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23日   02 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步履不停,共建项目在哪里,就奔向哪里。一个个惠民生、助发展的工程,也串联起他们一段段青春奋斗的故事。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青春力量正成为这一代青年的历史自觉。

    在共建“一带一路”最前沿,在滩涂成良港、天堑变通途、心与心贴近的10年间,这样的年轻人有千千万万。

    踏上不一样的人生赛道

    35岁的多哥青年苏信,是中国路桥塞内加尔达喀尔快速公交项目经理助理,从多哥到塞内加尔,他已经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工作了十年,他从一名普通翻译逐步成长为技术工人,还走上工程管理岗位。

    “基础设施建设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中国师父告诉我,只要我愿意学,他就毫不保留地教。”在中国师父的指导下,苏信学会了多项公路施工的核心技术,也学会了开工程车,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些年,他干过道路施工的各个工种,带过大大小小的班组。苏信说,共建“一带一路”为像他这样的非洲青年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会跟随中国企业一起去更多的地方,建设更多的项目”。

    90后中国小伙刘晓仙和他的柬埔寨徒弟曼玉良因共建“一带一路”结缘。两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曼玉良经过重重考核,成功入职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这是柬埔寨面向世界的新一代门户机场,也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在投身项目建设中,曼玉良从中国师父身上学到了很多,也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

    同样奋战在柬埔寨建设工地的还有35岁的辛永杰。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辛永杰正带领中建三局的团队运用领先的“工序穿插施工技术”,参与修建金边国金(二期)公寓大楼。有了先进技术和标准,不仅施工质量有保障,当地工人的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也大大提高。“最快的时候,项目以‘3天一层楼’的速度‘拔节生长’。”辛永杰说,这对很多柬埔寨乃至东盟其他国家的建设者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接待了马来西亚等国的行业同仁到项目上检查观摩,他们对项目施工的质量、标准和效率评价都很高”。

    “代表中国建筑走到海外,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品牌,这就是我认为的青春奋斗的意义。”辛永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论是技术出海还是人才出海,这都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直秉持的理念。2017年,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以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为依托创办中国水电培训学院,为学员提供免费教育培训,旨在为赞比亚培养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急需的技能人才,随后被正式纳入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这所学校开设土建、电工、机修等主修专业,以及物理、化学、中文等辅修专业,在提高学员实践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截至目前,该校培训了6期共计332名学员。眼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

    站在一批批前辈的肩上继续前行

    “中国企业从零起步走到海外,由小变大、从少到多,我们是站在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前辈的肩上继续前行。”在通用技术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孟加拉国阿苏甘杰132kV变电站项目上,90后中国小伙儿郑启超已工作两年多。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10年来,中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取得了许多大突破,“比如,阿苏甘杰132kV变电站项目是孟加拉国核心枢纽变电站中首次采用中国制造的保护控制设备”。

    这一突破既受益于前任建设者们积下的“中国口碑”,也得益于郑启超和同事们的不懈争取。当时,尽管项目建设资金较紧张,但孟加拉国业主仍希望大量采用欧美设备,而欧美设备造价高、采购周期长、调试成本高,一度令工程受阻。经过全面研究,郑启超和同事们坚信中国设备完全可以达到甚至优于欧美设备的运行标准,为此他和团队几乎每天奔波在车程3个小时的工地和首都达卡之间。“每个工作日,业主一上班,我们就去办公室‘堵’,带着全套资料给他们一一讲解,找当地项目经理、电气和土建工程师逐条比较中国与欧美设备的技术参数,向他们介绍中国设备的性能。”郑启超说,“磨”了足足3个月,孟加拉国业主最终同意从中国采购保护和电缆等核心设备。

    这一次设备变更,不仅将阿苏甘杰变电站项目中保护及电缆等设备的造价降低了近50%,更让中国品牌进入孟加拉国业界的视野,为中孟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企业在电力、能源项目建设中的标准和运营模式都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比如,好的建设效益、可靠的技术、便捷的维护方式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让我们受益匪浅。”穆罕默德·阿萨德是郑启超的孟加拉国同事,他在项目现场担任土建工程师。阿萨德表示,在中企工作的这段时间,中国标准和中国理念让他大为震撼,“我在很多方面磨炼了自己,学到了新技术和新理念,这里的经验让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实质提升”。

    要让“一带一路”的理念与标准走入共建国家,首先就需要突破语言和文化的制约。中石化冠德公司富查伊拉仓储项目运营部副经理周新昌到阿联酋工作时,项目上只有4名中国同事,其余50余人来自印度、菲律宾等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很容易因为沟通问题出现矛盾,给罐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新昌经常主动与外国同事“蹭话聊”,既摸清他们工作中的难点,也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兴趣爱好。

    “用心沟通、真诚沟通,就能在不同文化间存异求同。”这是周新昌参与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项目4年多来总结出的经验,他曾不止一次地调解不同国家建设者间的矛盾。

    从“一带一路”奔向更广阔未来

    对很多90后年轻人来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几乎贯穿了他们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他们也正从“一带一路”建设奔向更广阔的未来。

    “我的转变都是在赞比亚发生的。”2017年大学毕业后,张晓臣来到赞比亚工作至今,目前是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副经理。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是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今年8月,赞比亚下凯富峡送出项目全线路投入运行,这将极大缓解赞比亚用电紧张的局面,同时对推动赞比亚工矿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在赞比亚结婚,在赞比亚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走上管理岗位,由青涩内向变得成熟外向。未来我依然希望在非洲大陆深耕,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张晓臣说,“近年来,中企在这里新建了机场、公路,明显感觉到赞比亚的基础设施在变好,这也给当地人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

    与张晓臣一样,彭勃的人生也在异国他乡划下了长长的轨迹。过去10年间,彭勃先后“转战”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和安哥拉。

    作为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蒙内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也是彭勃入职中国路桥后在海外工作的第一站。“图纸问题1天解决、技术员调配1小时到位”的高效率统筹工作,让他得到了同行的认可。2017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蒙内铁路提前实现零事故正式通车。

    使命达成后,带着10万字个人笔记,彭勃投入到下一个共建“大项目”——马达加斯加机场路项目。2017年,作为马达加斯加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中国优惠买方信贷的项目,机场路项目面临合同关系处理等众多待办事项,还牵扯当地国家法律、公司投资运营等问题。彭勃作为项目负责人,再次发挥了协调沟通与工作优化的特长,最终将17项生效放款条件逐一满足,实现银行贷款首放。

    2020年年底,彭勃又“转战”安哥拉,成长为青年岗位能手和业务骨干。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安琪 驻柬埔寨记者 王岩 特约撰稿 厉旸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23日 02 版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巾帼荣光
学习思想强本领 实干笃行勇担当 以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推动甘肃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民族地区基层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第三期培训班举办
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基层一线比例提高
成立实训营地 打造人才“蓄水池”
擦亮金字招牌 化解矛盾纠纷
做优农业产业 带动村民致富
守好工友“钱袋子”
“党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