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活动成果发布暨闭幕仪式在深圳举行。现场发布了由导师和中外“Z世代”青年共同完成的主题成果:2023“Z世代”《丝飨宴》、歌曲《以青春之名》和国画《丝路驼鸣》。会上,中外青年提出“低碳生活 共建美好世界”倡议,并向中外“Z世代”青年发出倡议书:“时代在变,青春的责任不变。我们立志发扬‘Z世代’青年的英姿和时代风采,共同探索将‘一带一路’打造为一条绿色之路、低碳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天上午,来自多个国家的中外“Z世代”青年走进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清理外来物种(白花鬼针草和薇甘草),为园区内的本地物种拓展生存空间,保护鸟类繁殖环境,以实际行动表达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活动于4月6日在北京启动。活动由“共烹一席筵”“共谱一首曲”“共育一片林”“共绘一幅画”4个主题构成,邀请我国烹饪大师、著名音乐家、雕塑家和书画名家作为导师,带领23个国家和地区的25位中外“Z世代”青年代表,赴河南洛阳、陕西渭南、甘肃敦煌,与当地青年开展主题采风、创作、文化体验和交流活动,共同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和新时代中国发展面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这是一次令人大开眼界、印象深刻的经历。”来自南太平洋的岛国萨摩亚,目前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的留学生安雅说。她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能够探索中国,发现千年古国历史与文化的宝藏,见证美丽中国建设的铿锵步伐,也期待更多人能骄傲地与世界分享他们的中国故事。
4月的洛阳,牡丹盛开。来自日本、哈萨克斯坦、萨尔瓦多等国的青年齐聚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参观“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在美食大师身边学习制作牡丹燕菜、老洛阳烫面角等洛阳传统小吃,体验当地美食文化,穿越十三朝古都,领略数千年的繁华。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安格丽娜,参与了在洛阳举办的“共烹一席筵”活动,这是她第一次到北京之外的中国城市。“这为我们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机会,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在潼关古城体会华阴老腔、在洽川欣赏唢呐表演《百鸟朝凤》、感受东雷上锣鼓的铿锵……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的陕西渭南,来自亚美尼亚、马拉维、埃及等国的中外“Z世代”青年在交流互鉴中,感悟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青年们还先后来到陕西合阳县、澄城县、大荔县、潼关县,走进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丰图义仓、华山景区等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生态环境。在大荔县黄河湿地,大家一起种下了“Z世代青年生态林”。马拉维留学生孙彼得目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他既参加了在渭南举办的“共谱一首曲”“共育一片林”活动,也参加了在深圳组织的外来物种清理活动。在他看来,保护环境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很高兴成为其中的一员”。
4月底,来自叙利亚、汤加、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中外“Z世代”青年来到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他们在鸣沙山体验骆驼骑行,参观莫高窟,感受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共绘一幅属于“Z世代”和敦煌的记忆画作。
孙彼得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2022年来到中国学习。“我来到中国后,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很少,为此觉得很失落,而参加这些活动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断加深。”他希望日后能够参与更多的活动,去体会中国不同城市的文化和食物,听不同地区的音乐。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表示,青年作为人类的未来和希望,蕴含着引领世界发展的青春力量,担负着时代重任,在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将发挥重要作用。“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中外“Z世代”青年在活动中提升技艺、厚植友谊,在沉浸式体验中品味中国文化、领略中国魅力、感受中华文明。
本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河南、甘肃、深圳等地党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协办;中国平安及渭南、洛阳市委宣传部承办。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