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东北如何振兴,科技工作者献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1月08日   03 版)

    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升级?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定位给东北带来了哪些机遇?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引人留人?在沈阳举办的一场“助力东北振兴,科技工作者如何行动”论坛上,这是与会专家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今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在东北振兴面临的新的重大机遇期,企业界、科技界和教育界人士都应该思考如何行动,因此,2023CNCC(中国计算机大会)在沈阳召开之际,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于10月27日发起了上述论坛。CCF是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组织,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助力东北振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应有之义、必思之问、当担之责。

    留人引人是东北振兴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些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东北人才外流。据统计,2023年东北三省的人口数量是9852万,比去年减少85万。被其他省份“吸纳”走很多人才,是东北的“难言之隐”。

    东北振兴和发展,人才是关键,但问题是如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就留人引人问题,现场嘉宾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

    “我感觉能留下的要么家是东北的,要么是在这儿读过书的。”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魏晓辉认为,提高本地大学质量,为东北振兴打下人才基础至关重要。

    “我当时留在讯飞,有一个因素是我就是安徽本地人,所以如何把那些家在东北,将留未留的‘边界’人才留下来,是东北需要思考的问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聪建议。

    大连大学盖荣丽教授则认为,“其实情也是能留人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也表示,为了留住人才,在普遍关注技术和经济的今天,人文环境建设也很重要,不容忽视。

    对此,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鲍玉斌建议东北学校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增进学生对东北历史和文化以及工业资源优势的了解,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对接,进行人才的定向培训。

    实际上,盖荣丽在关注东北引进人才的同时也一直重视存量人才,“人才引进很重要,但如何能够让存量人才扎根留在东北而不再流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清华大学教授杨士强根据他多年从事人才工作的经验,说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对东北外来人才引进和本地人才培养一定要注意保持平衡,不能偏颇。他形容,这就如同一个家庭,不能进来了“女婿”挤走了“儿子”。

    为避免这种现象,他建议一定要处理好3个关系:“儿子不能太窝囊,女婿不能太张扬,老子不能太偏心”——“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作为土生土长的“儿子”就会不舒服,就要设法走出“囧境”,去别人家当女婿,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人才大量流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孕育着不同文化,而文化又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

    直爽、热情、豪放、勇于挑战的性格是参会人员对东北人的共同印象。“但很多东北人做事时,不像南方人那么精细,还需要注意精益求精。”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涛说。

    来自东软集团的赵大哲教授却认为,很多东北人都很踏实肯干。赵大哲介绍,东软集团在北上广都有研发中心,企业应为关键人才提供符合需求、适其发展的平台,积极争取大部分人才在沈阳工作。

    OPPO产学研事务部部长秦征认为,对外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我曾经就不了解东北高校的科研团队最新的研究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成果,所以建议东北高校加强对外交流,也期待多跟东北的高校合作”。

    由于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导致东北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落后于南方一些省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陶耀东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孟祥福认为,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也很难改变,只有顺应文化才有利于东北振兴。因此,要通过南北交融促进思想观念的解放,在顺应东北文化的前提下干事创业,最终目的是帮助东北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用科技为传统产能插上“翅膀”

    科技如何助力东北企业发展是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赵大哲强调,国家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体系和企业不同,企业追求可用性、高性能、可靠性,而在学校研发成果往往会先变成论文。“我的很多学生也在追求论文和‘帽子’,有一个在公司工作10年的学生,仍要回到学校追求这个事情。”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李晓维感慨,基础研究最终还是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的,而不应仅仅只是停留在论文上,所以应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发展高新技术,最终还是要实现产业化。

    “要脚踏实地做研究,而不是只停留到论文上面。”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陶耀东表示赞同。

    除了对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的疑惑,很多企业界代表也在交流中对政府提出更多期待,建议政府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想企业用人之所想,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云米IOT中心总经理张帆分析,人才的流动还是要以利益及经济因素驱动,所以东北振兴最后还是要落在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上来。

    东北的科教优势明显。据统计,在沈阳市就有45所高校、56家研究所、240个双创载体、40万名大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处在全国前列。

    “我跟南方企业沟通的时候,对方得知东北有这么多的高校院所,眼睛发亮。”沈阳市科技局局长李莹介绍,东北想留住人才一定要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无论是离职创业还是跳槽都说明自身价值在原岗位没有得到认可,所以东北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政府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沈阳市工信局副局长赵明介绍,沈阳航空底蕴深厚,规划了“双核一基地”的空间布局,南边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民机、航空动力及燃气轮机,北部航空航天城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及空天衍生产业。为此沈阳陆续出台包括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赵明说,沈阳市连续6个季度经济增长速率高于全省和全国,在15个副省级城市里边,增速目前排第四。

    虽然东北的科教和产业存在优势,但东北的产业体系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安托盟丘(杭州)公司董事长章文嵩分析,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此外,东北地区科研实力雄厚,但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范纯龙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这“五大安全”,对于东北就是历史机遇,所以辽宁应把握住国家导向,把历史的积淀转化成发展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为国家发展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不应被遗忘。”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李海鹏指出,每个省都有各自的定位,东北的定位是承担国家“五大安全”任务,这是经过大量调研论证的。在他看来,“五大安全”战略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军民融合是重中之重。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用科技为传统产能插上翅膀就是东北的优势。

    振兴东北,科技工作者要率先“智力支持”

    本次论坛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杨士强教授发起,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陶耀东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孟祥福共同组织和主持。他们前期进行了深入讨论,邀请了学术界、企业界几十位嘉宾到场贡献才智。对于科技工作者如何助力东北振兴形成了3点共识和建议。

    各类学术团体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东北的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到东北投资创业,帮助对接当地政府和高校院所资源,鼓励境内外知名企业在东北设立研发中心,提升当地科研水平和创新活力,为东北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各类学术团体组织推动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与东北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数字经济发展。

    科学家和企业家要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可以到东北投资、创业或者从事基础研究,争作助力东北科技振兴的冲锋队和指挥官。科学家和企业家要带领科研团队和企业在“五大安全”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引领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好智力支持作用,围绕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主动贡献智慧力量。科技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进东北、留在东北,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当中,勉励他们在东北成就一番大事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08日 03 版

古寨里的“妈妈女团”
东北如何振兴,科技工作者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