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比赛,能破纪录简直太开心了,晚上回宿舍一定要跟朋友吃点零食庆祝一下。”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的陈珺秋,还是习惯把“运动员公寓”说成“宿舍”。在11月7日下午结束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校园组男子50米仰泳比赛中,他以26秒43打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冠。
赛后兴奋之余,陈珺秋也惦记着因备战学青会耽误的课程:“回去肯定要花很多时间补课,其实这也很正常,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习和游泳是可以兼顾的。”他平时是“两条腿走路”——上午8点到下午4点上课,游泳训练是晚上7点到9点,空闲时间安排课余的学习。“有个和我玩得很好的朋友一直羡慕我既能学习又能游泳,觉得我特厉害,这回我破了纪录拿冠军,他更得羡慕了。”陈珺秋说。
像陈珺秋一样“两条腿走路”的青少年还有很多,游泳项目逐渐在校园的普及和发展壮大也在本届学青会得到体现。11月7日下午,广西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了“特种兵式”决赛,校园组游泳比赛共产生20枚金牌,其中17项(次)、32人(次)破赛会纪录。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运动设施在校园里的普及,游泳馆也不再是学校体育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有条件的学校并不吝惜修建游泳池、游泳馆,让学生能够强身健体,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王谦是女子中学组200米蛙泳冠军、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学生曲佳凝的教练,他结合经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游泳是一项特别好的运动,特别锻炼人的整体运动能力,而且很少有运动损伤,因为人在水里是特别贴合自然的一种状态,真的建议孩子们学学游泳。”
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大学组,张旖诺夺得大学甲组女子200米蛙泳金牌。在她看来,“每天的训练大概两个小时,我热爱游泳,游泳让我变得更全面。”目前,她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保送名额。
“这次比赛让我特别振奋,尤其是中学组的成绩,孩子们太给力了,他们是学生,不是运动员,但很多成绩已经达到了专业组前三名的标准。”本届学青会游泳比赛技术代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秘书长刘振卿表示,在国内的校园里,游泳既有普及,又有提高,发展非常快。这得益于从上到下的训练理念更科学、更先进,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更好,“我们现在还有形象非常健康的游泳明星,他们的榜样力量也带动很多孩子下水游泳”。
刘振卿介绍,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将于今年12月1日举行,在分站赛中,有100多所高校组队参加,将产生82枚金牌。同时国家队教练将与高校游泳教练相互交流,让游泳这项运动在越来越多的校园里真正扎根、壮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