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崇明区把“问题清单”变成“成绩清单”

上海农业大区向科创要发展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1月30日   02 版)

    崇明区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这里拥有上海全市四分之一的林地、三分之一的基本农田,是上海最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

    但崇明也有发展难题:虽说是上海的农业大区,但实际上面积不大,且交通往来不便。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三岛陆域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岛与岛、岛与城市之间穿行,主要靠几座大桥、公路,产品议价能力有限。

    地方不够,但要发展;农业大区,又要坚守农业底线。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探索崇明未来如何进行更高质量的发展,成了崇明区委、区政府的首要任务。围绕“以产业振兴带动崇明乡村振兴”这一重点课题,崇明区领导深入农业基地、专业合作社、民宿等开展调研,重点了解农产品品牌、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想办法解决发展难题。

    如今,崇明区启动区企联动,把主题教育“问题清单”转化为推动崇明乡村发展的“成绩清单”。

    调研小组直扎一线找问题

    农业是崇明的核心基础产业,只有深入剖析崇明乡村产业面临的瓶颈难题和短板弱项,才能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为此,崇明区主题调研小组兵分多路,直扎一线找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崇明都是全国蟹苗、扣蟹(扣蟹是指每只两克以上的幼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记者注)的基地,但现在,很多养蟹户不再从崇明买蟹苗了。”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蟹集团”)副总经理顾柳滨是一个“蟹二代”,他此前放弃城里的工作专职回乡养蟹。

    区领导到河蟹集团调研时,顾柳滨说出了自己对崇明螃蟹养殖业的担忧。

    崇明螃蟹养殖产业的现状,实际上反映了崇明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农业科技创新力不强,优质农产品市场份额被其他产品逐步挤占。

    “想要发展,就要向科创要发展空间。”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龚霞告诉记者,区领导班子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崇明乡村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缺乏规划、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农民增收渠道有限这4个方面。

    “要把产业带动起来,政府必须要做些什么。”龚霞介绍,经过多轮集中商议,崇明如今启动了“长三角农业硅谷”战略,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未来将重点聚焦种源农业、智慧农业、生物农业、海洋渔业等领域培育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崇明1号”诞生

    崇明区委书记缪京对本轮主题教育的要求是——紧扣“实”的导向,在突出实干实效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实”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坚决改、全面改、彻底改的决心和行动,推动各类改革发展难题合力攻坚、有效破解”。

    这两天,河蟹集团与旗下22家养殖户养殖的“崇明1号”扣蟹要开售了,这款个头大、好养活、活力足的新品已悉数被来自阳澄湖等地的买家预定了,“先付预售款,排队取货”。

    顾柳滨告诉记者,“崇明1号”螃蟹的诞生,崇明区政府功不可没。区里一方面给河蟹集团这样的产业带头企业牵线联系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研发人工蟹苗新品种;另一方面,在新品种推广阶段,给予企业一些补贴,以降低新品售价、打开市场,“崇明人卖蟹从今年冬天开始有了话语权”。

    在崇明,“长三角农业硅谷”不是一句口号。崇明区联合市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崇明农业科创联盟,共同运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生态养殖中心等20个科技平台和5个科技服务项目。引入韩斌、张福锁等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专家团队,形成专家常驻指导、技术交流互进的科研模式。以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为载体,大力实施科创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聚焦特色种源、绿色种养、设施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

    除“崇明1号”外,专家们还在政府部门引导下与企业一起研发了“渔光互补”“羊脸”识别等新技术,为崇明农业插上科技翅膀。陈家镇裕安光伏电站的渔光互补项目,在鱼塘上方架起光伏电板,形成“板上可发电、板下可养鱼”;中兴镇万禾生态羊场内的每只羊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智能ID耳标编号,通过图形识别山羊流涕、口疮等病征,利用红外线测温从源头上监测山羊的身体状况,山羊体温超过40摄氏度会直接发出警报,通知农场兽医。

    新建部门负责政、产、学、研沟通

    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需要专门的机构在政府、产业、学校、研究院之间沟通、牵线。

    良种培育成本过高怎么办?怎样打开新产品的市场?企业家和研究者如何在茫茫人海“发现”彼此?农业生产出现误区,科研机构能否及时发现和干预?

    针对这些“发展中的新问题”,崇明区专门成立了“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来解决问题。除科创中心外,这里还有崇明8个农业行业协会的办公点,一批创新创业组织入驻其中,还包括20个农业科技平台、5个科创项目等。此外,孵化园内还有一个生态农业实验室,负责生态环境检测。

    “全方位为企业、高校联合创新提供保障服务。”崇明生态农业科技骨干陈磊告诉记者,科创中心还针对崇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的问题,推出了“优农三兄弟”品牌,经行业协会认可,业务部门、产业管理部门审批认可的崇明本地产农产品,都可以拿到象征崇明农产品品质标志的“优农三兄弟”标签,“上海市区的顾客,现在很认这个崇明品牌”。

    崇明“农业硅谷”的打造,除了服务保障外,还少不了市场投资。据了解,本轮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崇明区先后出台了14项一揽子政策措施,涵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搭建科创空间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落实用地、物流、金融、人才保障等方面。

    上海华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还在崇明发起基金意向邀约。未来,崇明将依托市场化主体,建立总规模10亿元的崇明农业科创发展基金,重点关注种业、农机、现代化养殖等领域,重点投资基础性、带动性、战略性农业科创项目,加快培育崇明农业高科技产业集群。

    崇明东部的中兴镇于日前启动了高科技农业发展带建设,崇明将沿陈海公路、崇明大道两侧“鱼骨状”分布、打造高科技农业发展带,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中、高端人才资源汇聚、新型产业密集发展的重点区域。

    “崇明岛东西跨度大,原先农业产业分布较为分散,对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议价能力、降低成本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形成片区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龚霞介绍,目前中兴镇高科技农业发展带已经初具雏形,太和水、联中菌业等10余家农业科技企业入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30日 02 版

传承红色基因 永做人民卫士
情系乡村 青春筑梦
希望工程“1+1+1”助学育人计划试点启动
重庆团员和青年:向陆向海而行 建功“一带一路”
“锡式服务”助推青年高质量发展
一路“链”通全球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新机遇
上海农业大区向科创要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