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
本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着重报道青年中的先进人物,并成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些青年先进人物是我国有志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光辉。我们梳理青年榜样的故事,希望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奠定奋斗的思想基石。
_______________
自创刊之日起就着重报道青年先进人物
1951年4月27日,本报创刊号上刊登了连环画《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丁佑君》。这是本报推出的第一个青年英雄典型。丁佑君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鼓舞了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为祖国、为革命而献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洋溢着不怕苦、不服输、一往无前的青春激情。
青岛纺织女工郝建秀,不到16岁就摸索出改进整个纺织业技术的“细纱工作法”;鞍山青年工人王崇伦,创造“万能工具胎”,1年完成3年的工作量,被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上海青年工人王林鹤,顽强攀登科学技术高峰,370次失败不在话下,试制成功高压电桥。邢燕子是回乡知识青年的典型,本报接连发表通讯《邢燕子》、郭沫若写的诗《邢燕子歌》,以及社论、照片,连续报道各地青年以邢燕子为榜样开展农业劳动,带动大批青年奔向农业生产一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本报率先报道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在一代青年中高高树起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旗帜。
唱响雷锋之歌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他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开始蔚然成风。1963年,全国形成学雷锋的热潮。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人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雷锋用22年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实践着“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本报是最早发表雷锋日记和老一辈革命家题词的全国性报纸。本报提出“要以雷锋的精神宣传雷锋,尤其要靠思想领导”。
1963年5月4日在一、二版刊出的长篇社论《论雷锋——“五四”中国青年节献辞》,对雷锋的品德和成长道路,以及学雷锋的意义,作出深刻的理论阐述。社论指出,在对待集体与个人的问题上,要用集体主义原则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成长,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对待物质生活上,进一步倡导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社论全长约1.8万字,见报后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全文播发,全国各地许多报纸也先后转载。
另外一篇作品是约请著名诗人贺敬之创作的长诗《雷锋之歌》,发表在1963年4月11日三、四两个版面。这首抒情长诗不仅是对雷锋精神的歌颂,也是鼓舞千百万青年奋进的号角。
中国女排为中华崛起而拼搏
1981年是值得特殊记载的一年。这一年的11月16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当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欢腾。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欢呼跳跃,为中国女排感到光荣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会见女排代表时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1981年11月19日本报一版刊发的通讯《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中国女子排球队纪事》中有这样的描述——
陈招娣有一回训练结束之后,主动要求加练15个垫球。垫球时,她满地滚翻,两次累得躺在地板上起不来。后来,教练看她练得太猛,就对她说:“可以减掉几个球!”她一听就火了,冲着教练嚷道:“不要你慈悲!”掉了两回泪,但最后还是咬着牙关坚持练完了。
一次极普通的发球训练,教练给郎平的任务是发3组球,每组3个球,如果有一个一般质量的球,就不算,如果出现一个失误的坏球,就负一组。郎平挥动长臂发了好半天,不但没有完成任务,相反倒又负下了几组。她感到胳膊火辣辣地酸疼难忍,也许是老伤犯了。她用左手使劲揉搓着右肩,然后又不断地挥动着右臂。教练站在对面场上,没有丝毫通融的余地。郎平喘息片刻,又抡起臂膀发球。发几个又揉揉手臂,然后又玩命地发。虽然春寒料峭,但汗水却浸透了她的头发,湿透了她的衣裤。
在女排,每个姑娘都有一部自己的苦练史。多少次被那前后左右不断袭来的球累得躺倒在地板上动弹不得,仿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来回飞动的大皮球,别的物体再也不存在了。她们一边哭,一边还要挣扎着起来,继续去扑救无穷无尽向她们飞袭而来的大皮球。
她们的青春,就是在这种流汗、受伤、累得头脑发胀之中度过的。有人感叹说:“如果把姑娘们这些年洒下的汗水汇集起来,也不知有几千斤、几万斤,也许都可以汇成一条小河了呢!”
姑娘们却风趣地说:“苦,是一付灵丹妙药。我们要强大起来,就得每天吃这付药。它虽然苦,但苦尽甘来。胜利的鲜花,将在汗水中绽放。”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如1982年9月中国女排夺得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本报作品《金杯之光——中国女排夺魁的曲折道路》中所描写的:“她们把祖国和人民的荣誉放在胸中最高的位置上,就永远不会失去在挫折中奋起的前进动力!金杯的基座上,很快就要镌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让金杯之光辉映着我们朝气蓬勃的新一代,激励着我们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去奋进!”
张海迪“把光留给人间”
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1983年3月1日,本报一版刊登《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社及张海迪共收到8万多封读者来信。
在这篇通讯之前,本报在1983年2月1日一版发表了张海迪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许多青年从张海迪身上汲取了生活的力量和信心,同时也提出了有关人生意义、生活目的等重要问题。
本报记者郭梅尼、徐家良针对广大青年在来信中提出的问题,着重从张海迪人生观的形成上,深入一步采写了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介绍这位三分之二肢体都已失去知觉的青年,是怎样从人民中吮吸了乳汁,从知识中吸收了养料,从而建立了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在艰辛、曲折的生活道路上,唱出了一支奋斗者之歌。
张海迪从小高位截瘫,却不向命运低头。她在农村中为3000多名社员治过病,在县城医院里又为5000多位病人进行了治疗;她帮助许多人修理过收音机、电视机、电气用具,她还画画、弹琴,教人唱歌,帮人理发;她翻译了十几万字的英文小说,她还学习了日语、德语等;她的周围经常吸引着许多年轻人,她帮助不少人摆脱迷惘,消除苦恼,勇敢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她把一天时间当作两天用,一天工作18个小时……
从张海迪奇迹般的奋斗史中,人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比如她对知识的渴求、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刻苦勤奋、乐观精神、助人为乐的品德等。而最强烈震动人们心弦的,是张海迪唱出的生命赞歌。
“我要在这块土地上做一个勤劳的播种人,把幸福的种子播下去。”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张海迪的事迹,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心中树立起一个崇高的信念:立志为人民播种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做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青年走上历史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赞颂青春、寄语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黄文秀,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将生命永远定格于扶贫路上。2019年6月1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袭击了广西百色。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年仅30岁的青年扶贫干部黄文秀不顾危险,告别病中的父亲,从市里连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不幸遭遇山洪。
黄文秀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2018年3月,黄文秀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百坭村的驻村宿舍,黄文秀曾居住过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除了床铺,仅有简易书架和电脑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时戴的草帽,书架上摆着两本她的驻村日记。
“从3月26日到现在,一共67天,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
“2018年7月26日,我们村产业园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个致富带头人也在培养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18年8月15日,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1年多的时间里,在黄文秀的带领下,百坭村脱贫88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贫困户实现了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了翻倍增收。
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北医三院90后医生王奔和吴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他们随北大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奋战,收治了300多名危重症患者,“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争做共和国的脊梁!”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卫戍边疆安宁,这位年轻的军人用生命保卫了家国的尊严。
班长孙涛记得,他和陈祥榕有过一段对话:“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怎么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
……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当代青年的生命黄金期与完成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正相吻合。
强国有我,惟有奋斗。
(文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