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接近尾声,回望这一年关于旅行的热词,“Citywalk”必须榜上有名。
放弃那些直奔目的地的交通工具,穿着合脚的运动鞋,走过城市或熟悉或陌生的长街短巷,慢慢收纳沿途小风景……这种朴实、健康又轻盈的生活节奏,是我们在和城市温柔地牵手。这就像你和天天聊微信的朋友终于约一次见面,发现用真诚目光代替狂发表情包的交流过程更有温度。
如果说“Citywalk”的兴起,说明我们重新开启和城市的亲密“约会模式”;那么在今年涌现出的一系列年轻人拍照新方式,则又从一个鲜活的角度说明,这位约会伙伴的灵魂底色变得更生动有趣:拉着朋友cos(扮演)经典影视桥段、让城市一隅化身“电影取景框”、穿着国风服饰去博物馆……
2023年,年轻人把城市玩成了“影城”,把看似平平无奇的角落变成了游乐场。
还记得10年前我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时不时和朋友提起要去打卡著名的车墩影视城,看看那些民国背景影视剧的拍摄场地,脑补一下“老上海”的十里洋场,但直到毕业都未去实践一次。
今年,上海老朋友来北京出差,和我相约逛恭王府。她一进来就拉着我说要去找“那个窗户”。“哪个窗户?”“《还珠格格》里容嬷嬷瞪眼睛凝视着一切的那个呀!”
终于找了“容嬷嬷凝视之窗”,我举起相机,面相温婉的朋友努力作出一副“大杀器”表情完成打卡。这还没完,她迅速切换状态,去“恭王府必拍照”下一站——“香妃跳舞转圈引蝴蝶”……
曾经我们未能赴约的影视基地之旅,如今换了一种简洁灵活的形式弥补上,且快乐加倍。
在大城市,老友于彼此的重逢,再也不必遵循“吃饭喝咖啡逛街”老套路,玩一玩心领神会的趣味梗,未尝不是一种“爷青回”的轻巧打开方式。玩的人多了,甚至还能变成一大群人的狂欢。
今年社交网络时不时会被一个句式刷屏:“我来XX只干一件事。”比如故宫,因为网友们都“干一件事”,而被调侃为“嬛球影城”:那就是和小伙伴一起,解锁《甄嬛传》里“熹妃回宫”“滴血认亲”等10个名场面的点位,然后一一表演相关情节。
这届喜欢《甄嬛传》的网友反复用显微镜“N刷”该剧,讨论剧情还不够,和线下空间联动才是部分高能玩家之选。一些网友们早已研制出详细丰富的“嬛球影城”游园图,只要去了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开始和“戏精”小伙伴们的表演。
在社交平台上,“嬛学家”们晒出大量照片,完全颠覆了游客们去故宫的传统拍照姿势。“嬛球影城”恍若成了隐藏于经典旅行路线之外的神秘“副本”。“只要你也喜欢《甄嬛传》,那我们就是好朋友。”不用专门做妆发,穿着日常的衣服,一摆出“名场面”的核心元素,网友们心领神会,纷纷接梗。
除了集体去特定的地点解锁旧“影视梗”,城市本身的寻常角落亦能成为“新剧本”。
穿汉服拍写真流行多年,而今,年轻人开始把汉服文化融入都市生活的日常。日常感,是建构我们对一座城市认同感的基础。当你相信一个行为是“生活习惯”,而非片刻惊艳的摆拍,它才真正属于你。
我有一个年轻同事,衣柜里收藏着10多套精心选购的汉服。她之前因为看《梦华录》,赞叹刘亦菲穿着宋制汉服太美了,为此特意研究了汉服的制式。宋制汉服的特点是淡雅恬静、舒适得体,很适合出行穿,也和传统建筑的景致高度适配。所以,这名同事日常去逛博物馆、看一些立足历史文化的戏剧作品,或者散心时,都会穿着汉服,视之为穿衣搭配常规选择。她看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会有相似的选择,在寻常日子的镜头里留下自己和城市隽永深情的“跨时空对视”。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牵绊,既有承载个体奋斗起伏、柴米油盐的乐曲主旋律,还少不了那些和城市空间碰撞的奇妙伴奏与和声。
今年秋冬,上海滨江一个自带电影字幕的“取景框”火爆社交网络,堪称“都市群体大型浪漫现场”。
那个位于上海西岸美术馆北广场的艺术作品《无尽影院》,温柔玉立于江边,框住24小时随天光流转、变幻的城市画面。而字幕和声音,则是这个“取景框”的精髓。当你在那拍照拍视频的时候,“取景框”下方会出现颇有意境且并不固定的字幕,如同意蕴悠远的旁白,例如:“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我们会发现时间其实并没有声音。”
据说,这个“取景框”的字幕还接受自由投稿。你原创的内容,也可以成为这场“电影”的台词;而任何人的经过与停留,都组成了这场浪漫的城市电影的一部分,并且,永远都是“开放结局”,结局也是新的开始。
所以你看,一座城市是否存在“童话”,取决于你的眼睛和选择。
2023,把城市玩成“影城”的年轻人们,就唱出了温馨动人的旋律。一个人自得其乐,或者一群人抱团狂欢,都挺好。重要的是,你在这座城市终于看见幸福真实的模样,去寻找和呼应其他同样热爱生活、期待未来的“回眸”。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