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一所“为党而生、因党而立”,具有光荣办学传统的红色学府,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聚焦塑造忠诚政治品质、至深家国情怀、蓬勃青春朝气、卓越能力素质的“青年政治”特质,一体化构建了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成功获评全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
强化党建示范引领,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深刻把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把稳政治方向。
凝心聚力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为“三全育人”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聚焦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凝聚共识、步调一致、统筹协同、齐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贯通联动深化责任体系落实,为“三全育人”给予有效支撑。建立“纵横责任体系”落实机制,将构建基于“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思政工作体系作为书记、校长改革创新亮点项目和突破项目;组建工作专班,把思政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和各类工作岗位职业范畴;出台相关制度,指导思政队伍高质量建设;制修订校内相关考核办法,提升落实效能。抓牢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三全育人”夯实组织基础。实施党建对标寻标、达标创标行动,学校获全省高校党建年度考核“好”的等次,教育部“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各2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
突出“青年政治”特色,创新育人模式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青年政治元素镶嵌于“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打造具有“山青印记”和“青年政治”特质的“1-2-2-7-5-4”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理论武装铸魂工程、学科教学立德工程、日常教育导航工程、管理服务暖心工程、安全稳定筑基工程、队伍建设淬炼工程、评估督导护航工程等七大工程,着力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岗位思政、网络思政和青年领导力学位班”的青年政治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学校“6+X”思政课程体系日益完善,设计了以“青年思辨、青年认同、青年选择、青年角色、青年担当”为主题的“青年成长五部曲”,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形势与政策》获批山东省高校思政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26门课程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获批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网络思政传播正能量有声有色,获评教育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一等奖、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融媒传播最具公信力高校等。
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擦亮红色名片
学校始终坚守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坚持“开门办思政,学在天地间”,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以艺术作品传播正能量。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学校始终将红色文化育人放在应用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先后编创推出《沂蒙·沂蒙》《护“红船”》《乳娘》《逆行》《星火》《挑山》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其中,舞剧《乳娘》被山东省委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剧目,获中组部党员教育一等奖,教育部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累计在全国巡演近百场;《护“红船”》入选“百年百项”精品创作工程;红色舞台剧《暗算》《星火》等精品力作,获评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把思政课堂搬到广袤大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校选派百余名师生参加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奋斗吧中华儿女》演出和编导任务。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相关做法连续多年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主流媒体以“西部计划有个山青模式”进行专题报道。聚合服务社会“青”力量,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外交部山东推介会、青年企业家峰会、儒商大会、国际友城大会、中德中小型企业合作交流大会等诸多大型赛会积极贡献青春力量,展现了青年服务社会发展的活力与风采。
(信息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