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对前沿科技领域热切向往,科技企业对青年人才充满期待,明明是一场双向奔赴,为何会出现企业“招聘难”与人才“求职难”的困境?
“从我们的调研和访谈来看,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比较缺失的,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技术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脱节。”上海市静安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团静安区委书记吴佳妮在近日举行的静安青年发展型城区开放日活动中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为此,团静安区委对接16家政府机关、区属国企、青联青企协、全球服务商青年人才联盟企业、百企接力计划单位,拿出400多个面向高校的实习、挂职、就业岗位。
“我们把高校的优质青年人才资源引进来,同时依托静安产业集聚的优势,把优质企业,包括外资、国企和机关的一些挂职锻炼岗位拿出来,给青年提供前置的职业生涯体验、培养和实践,让他们有更多‘试错’的机会,找到正确职业航向。”吴佳妮说。
在当天举行的静安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静安区聚焦创新和人才,打造安业、安居、安全、安心的青年发展型城区,努力实现“卓越静安人人向往、卓越青年人人出彩”。
近年来,团静安区委联合上海多家高校积极开展“安聚人才大学生挂职实践计划”,旨在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挂职大学生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区校联动、人才共育、学研结合”的常态化合作模式,共安排84名优秀大学生骨干赴静安区14个街镇挂职团(工)委副书记,为基层团组织注入创新力量;在政府、国企挂职项目中,共安排164名挂职大学生前往全区32家单位、7家区属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近日成立的青春学院是团静安区委为新兴领域青年人才就业打造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打造各领域青年人才的蓄水池和服务载体,分层分类提供服务,让各领域青年在静安同频共振。”吴佳妮说。
面对新兴领域青年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团静安区委经过调研走访、整合需求,邀请来自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青年岗位能手、业务专家担任“解忧小卖部”的“店小二”,为大家提供线上线下的业务咨询。
助青年“安业”的同时,如何让青年“安居”也是静安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的着力点。
在梧桐掩映的“巨富长”街区(巨鹿路、富民路和长乐路的简称),有一个仅40平方米的精致小店——“城市青年生活灵感便利店”,青年可以匿名通过这里的盲盒墙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目前,便利店访客卡记录的青年美好生活灵感超1000条,累计开展“以物换花生日会”“导盲犬无障碍体验”等20余场公益活动,持续挖掘、发动、凝聚了一批热心街区事务的高校学生、白领志愿者、青春小店店主、新兴领域青年达人等“青春共创合伙人”,增进了街区的“青引力”和“青治力”。
“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只要他们有助推街区建设的想法和可行性,我们就会通过团组织搭建平台,链接专业资源,比如驻区单位、高校等,帮他们把想法落地。”静安寺街道团工委负责人曹笑瑜表示,这种街区治理参与形式实现了青年与社区的双向奔赴。
“我觉得青年聚在一起,由陌生到熟悉,一定会有很多新点子的迸发。”80后易琳说。他策划了一场交友主题灵感特别行动,活动中,未曾谋面的青年相遇在微光青年服务社,在“巨富长”街区开展灵感捕捉行动,共同解答爱的谜题,分享自己情感的困惑与期待。“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青春的不羁和烂漫,也与这个街区产生了更深的链接。”易琳说。
这场灵感特别行动还为社区治理引入了更多资源。11月23日,由陶氏公司与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发起的首个“世外‘陶’园”项目落地静安寺街道景华居民区的社区花园,用绿色科技给居民营造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该项目就是由交友主题灵感特别行动链接而来的。
“和众泽益在参与街区共创活动时对街道主动落地青年美好生活提案的有力引导和暖心支持印象深刻,在获悉街道景华社区花园微更新计划后便与陶氏实地踏勘,一拍即合,主动与街道同心携手,让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在社区落地生花。这也是在静安成长起来的知名社会组织想为静安卓越城区建设贡献公益力量的初心体现。”曹笑瑜说。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青年是不可缺少的力量。静安区城上城社区通过凝聚一批青年组建青城理事会,让他们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换为“建设者”。
“青年有活力、有想法、有干劲,但是可能缺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我们通过走访谈话和社区活动,逐步挖掘吸纳一批热心社区公益、有能力水平的青年,组成青城理事会,持续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城上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周哲认为,青年的参与能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动能,同时他们也能在基层的锻炼中收获成长。而这种参与社区治理的获得感也能增强青年与社区的黏性,为社区自治共治激发更多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