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片叶不留”为道路清扫标准,如今探索“落叶不扫”为城市增添一抹自然气息,在一座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你总能在细微之处体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和温度。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考察时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要以民生为底色,营造城市治理中的“人情味”,这温度需要在长年累月的建设中累积,也需要在精益求精的尝试中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建设好、治理好,要有大格局、大思路,也要有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精致的秋日景观街道体现了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水平,此次采访中,我也挖掘出这一片片落叶背后相关职能部门的“绣花”功夫。我看到的精细化治理并非硬性的“管理”,而是真正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科技赋能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2020年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目标,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采访气象局的过程中,我看到智慧气象应用的不同场景,比如进博会、建筑工地、学校、航运等,这让我不禁感受到气象工作者“破圈”发展、寻求更多可能性的决心和信心。从“让天气预报更精确”到“让影响预报赋能人民美好生活”,这项社会公益事业已经悄然嵌入我们的生活,提升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对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生态所刘家霖博士的采访中,我惊讶于“落叶指数模型”背后复杂的科技架构模型与精细的数据积累校正,更感受到青年积极参与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情怀与成就感。作为一名“准90后”归国博士,刘家霖多年的科研成果能够“落地”,转化为家人和朋友能实实在在看见的产品,是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在静安区城运中心的指挥大厅,“落叶指数模型”等数字化应用场景都落地于此。“落叶不扫”只是他们回应公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之一。每天,他们都要接到来自12345市民热线转来的200多个工单,还要处理网格管理员上报的工单。他们期待更多数字化场景的落地,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落叶不扫”,不是简单的不管不顾,而是一种将城市管理与城市景观契合的有益探索。“一叶知秋”,在落叶飘洒的斑斓秋色中,我们更能感知到一座城市尊重人民情感的态度,以及这座城市的服务水平。
王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