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与青岛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以下简称“青科院”),选址青岛市高新区。七年多来,青科院紧密围绕青岛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和健康青岛战略的实施需求,推动“走向深蓝 筑梦国医”海洋特色文化建设与创新,切实把中医药文化优势、科学研究优势和教育教学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积极助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
——————————
“向海而生”:大力推进新院区建设,初步建成综合性平台
青科院秉持“向海而生”的理念,以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为载体,按照交钥匙工程标准,由青岛高新区投资建设。项目总占地209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14.8万平方米,投资14.2亿元,预计2024年6月底竣工交付。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医疗康养、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为青岛高新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打造“中国康湾”注入新动力。
青科院紧紧围绕青岛中医药发展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需求,以“向经方要健康、向海洋要成果”为宗旨,先期落户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有中医外治新材料研究中心、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中医经方研究工程中心、中医脉学研究中心、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海洋中药研究院和经典药酒研究所,先后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多个科研平台,成功申请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海洋中药学、中医药人工智能学分别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初步建成具有海洋特色的综合性中医药研发基地。
“以海铸魂”:深化强化党建引领,助推特色文化建设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青科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并将海洋特色、青科院特色融入党建生活中。为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青科院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情况进行支部调整。以各科研中心为主体划分支部,作为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不同领域业务工作的融合点、着力点、共生点,开拓了一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党建+”“+党建”模式的党建工作新路径;以业务骨干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符合“双带头人”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确保科研创新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同时,青科院开设海洋特色文化长廊、廉洁教育宣传长廊等,传承特色文化,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海洋中药研究院作为典型,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
“以海化文”:持续产出科研成果,深入开展合作转化
青科院基于海洋与中医药特色,主要开展海洋中药、中医外治产品、医学人工智能、经典药酒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助推科研项目和成果蓬勃发展。近3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课题26项,累计获得经费支持达5180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项6项,厅局级奖项7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94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出版专著、译著9部。
青科院立足学院实际、借助青岛市海洋特色优势,大力开展横向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密切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构建校地校企合作发展共同体,为企业赋能、为政府助力;开展横向合作30余项,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技术指导,壮大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完成多项产品的成果转化,并有20余项成果达到转化标准,做到市场与科研的双导向结合,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以文化人”:逐步建强人才队伍,广泛开展宣传交流
青科院秉持以文化人的理念,将海洋特色文化建设贯穿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全过程,推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吸引聚集了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科技领军人才、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学术领军人物、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物、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海内外特聘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招收培养了一批以中医临床、中药研发、医学人工智能优势特色专业为主的高层次博、硕士研究生。
青科院以海洋中药研究院为文化传播主体,广泛开展宣传交流,推动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努力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声音。举办全国海洋中药传承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全面扩大学校和青岛市中医药的对外影响力;与青岛市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并举办师资培训班,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与海军某部等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工程,促进军民双拥。
青科院将充分运用学校优质的办学资源,借助青岛独特的海洋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集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信息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