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军某部一次对抗演练在山林间打响,一名老兵带着侦察分队在崇山密林间隐蔽穿行,不一会儿便抵近至蓝军指挥所,将其“一锅端”。这名让对手闻风丧胆的老兵正是该旅某侦察分队空降空投技师黄晓龙。
作为一名老侦察兵,黄晓龙不仅有着过硬的侦察素养,还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翼伞伞降技能。近年来,他先后完成多种复杂条件下千余次伞降任务,组织人员伞降数千人次,创造了“零特情”的优异成绩。
英勇无畏当尖兵
盛夏,某训练基地内铁翼飞旋、马达轰鸣,一场实兵演练就此拉开序幕,黄晓龙作为翼伞分队领队带队参加任务。“嘀嘀嘀——”随着舱内跳伞信号响起,黄晓龙率先跃出舱门,凭借丰富的伞降经验,他很快估测出高空中各项气象数据,及时调整操纵方案,并利用电台实时指挥队员保持战斗队形。
进入低空后,他迅速判断近地风速,精准着陆到预定地域,空降着陆后,大家密切配合,快速向“敌”纵深隐蔽渗透,出色完成既定任务。这是黄晓龙参加众多任务中的一次经历,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时针回拨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还是新兵的黄晓龙参加了救灾任务,当看到“空降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在“三无”条件下5000米高空惊天一跳实施救援的壮举,让他深受震撼,于是暗下决心要当骨干、跳翼伞,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救灾归队后,黄晓龙主动申请参加空降空投骨干集训。刚刚接触翼伞的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课目。为了尽快掌握翼伞伞降技能,他加班加点练习离机动作、摸索操纵要领,每一项训练课目力争精益求精,由于表现突出,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
第二年,黄晓龙继续向自己发起挑战——转换伞型,报名参加高空翼伞集训。高空翼伞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只有经验丰富的老跳伞员才有资格参加,而他作为一名上等兵,却主动找到伞训主任说,“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翼伞骨干”。考虑到黄晓龙专业基础较好,伞训主任最终批准了他的入队申请。
入队后才发现,参加集训的几乎都是班长和教员,而自己兵龄最短、技能最弱,每次考核都是“吊车尾”。巨大的差距并没有压垮黄晓龙,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他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弥补自身短板,反复向教员和战友们请教,高度如何判定、空中队形如何保持、着陆如何才能精准无误……课堂上他认真聆听教员讲解,训练间隙则向其他人虚心请教。百倍努力,换来破茧成蝶,3个月的集训时光,他足足整理出了厚厚的3本笔记,顺利实现了由跳伞员到翼伞教员的华丽转变。
成为伞降骨干后的黄晓龙并不满足,他认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绝不是掌握了翼伞伞降本领就够了,而应具备多种专业能力。那一年,听闻部队列装某型装备,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主动参加学习攻关,成为单位首批掌握这一装备战技术性能的人。在一次演训中,凭借精湛的技能,出色完成任务,得到各级的一致认可。
经过一次次任务锤炼,黄晓龙逐渐成了引导打击专业的行家里手,具备多种机型、多种方式、多种目标的引导打击能力。
国际赛场扬军威
“黄班长,能跟我们讲讲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故事吗?”2023年9月,刚刚戴上勋表的黄晓龙,胸前那一枚标注9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略章引起了新兵的好奇,大家簇拥在他周围,认真聆听着他征战国际赛场的故事。
2016年,“国际军事比赛”项目首次将定点跳伞纳入比赛,黄晓龙得知后喜出望外,经过层层淘汰成功入选,并获得了出国参赛资格。
“我第一个跳,你们跟着我的轨迹走,一定没有问题!”黄晓龙以他的自信和专业给全体队员注入了信心。演练当日,他第一个跳出机舱,其他队员紧随其后。空中,黄晓龙不断调整整个队伍的队形,就在他接近靶标时,风向突然紊乱。他屏住呼吸,努力稳住降落伞,最终在靶标中心处不远着陆。首次参赛的黄晓龙虽然取得个人第二的成绩,但因经验不足,团队成绩并不理想,这次比赛也让他看到了自己在战技术水平上与外军的差距。
2017年,“国际军事比赛”定点跳伞课目首次在中国本土举行,黄晓龙看到了打翻身仗的机会。比赛准备期间,他认真吸取第一次参赛的经验教训,一边摸索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操纵方案,一边与战友讨论空中队形如何跟进和保持,通过挖掘伞具性能、探索操纵手法、优化空中队形,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正式比赛当天,来自中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共21名选手参加角逐,黄晓龙以领队的身份带领两名队员再次为国出征。飞机抵达预定区域后,他第一个跃出机舱,迅速判断风速风向,建立准确下降轨迹,为后续队员提供参考依据,紧跟其后的两名队员按照领队的下降轨迹依次跟进,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50米、30米、10米……离地面越来越近,黄晓龙操纵降落伞,左脚稳稳地踩在直径10厘米的中心靶标上。紧接着,第二名也进入定点圈,第三名正中靶标,引爆现场气氛。最终,黄晓龙取得个人满分,带领团队获得总评第一。
自那以后,黄晓龙征战国际赛场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后续的4届比赛中,他不仅带领团队屡创佳绩,还凭借自身经验以及过硬的伞降技能,实现了从队员到教练员的转变。面对不同的比赛规则,他总能根据参赛队员的技术水平,为每个人制订专属训练计划,并在比赛中出色发挥。
“赛场上每一次角逐都关系着国家和军队的荣誉,必须全力以赴。”黄晓龙说,不管面对的是具备实战经验的对手,还是有着数千次跳伞记录的专业运动员,他都毫不畏惧、敢于挑战。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参赛队定点跳伞小组先后3次被赛事组委会评为“最佳跳伞小组”。
参赛归来后,黄晓龙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将比赛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翼伞训练中,针对伞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多条意见建议,对提升部队伞降训练水平发挥了不小作用。
勇于创新解难题
前不久,某翼伞折叠训练场上,黄晓龙发现部分官兵叠伞时的手法和要领不对,他针对这一情况提炼出“叠伞手法9字口诀”用以辅助叠伞,叠伞标准得到明显提升。熟悉黄晓龙的人都知道,每次遇到伞降训练上的难题,他总能提出好的点子。
一次实兵演习任务,侦察分队担负先期渗透侦察任务,由于此次任务需实施陌生地域夜间伞降,其风险和难度不言而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黄晓龙主动站出来说:“我带队跳过夜间翼伞,请把任务交给我,保证完成任务。”
“你知道这样的任务风险有多大吗?如何判明风向、风速和着陆高度?这几个问题没解决,你就敢立军令状?”伞训主任当即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我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来吧!”黄晓龙语气坚定地说。
面对困难和挑战,黄晓龙不停地鼓励自己,这里就是战场,时机就是战机,早一分钟完成任务就多一分胜算。任务准备期间,黄晓龙查阅大量夜间翼伞空降资料,反复研究分队夜间翼伞组训方法。同时,结合自身多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经验,对整个伞降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和风险评估。经过三天两夜的努力,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组训方法向伞训主任汇报时,伞训主任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夜间反复模拟训练,黄晓龙提出的方法得到很好的论证。在最终的任务中,他带领侦察分队在暗夜的掩护下从天而降,精准着陆到预定地域,出色完成既定任务,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翼伞伞降方面遇到的难题,只要有黄晓龙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把任务交给他,我们都很放心!”提起黄晓龙,营长杨先燃不由地竖起大拇指。
大项任务顶得上去,平时训练同样拿得出来。一次部队组织跳伞训练,细心的黄晓龙发现,一些课目反复训练但效果却不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单一的训练方法、重复的课目难以调动训练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结合自身经验,针对翼伞初学者这一情况,通过多媒体教学、VR眼镜辅助教学等方式,显著激发了大家的训练热情。为了让初学者在伞型转换衔接阶段,能够应对多种气象条件规划空中运行轨迹,他还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周期。
近年来,黄晓龙不仅创新出多项训练方法,还熟练掌握多种机型、多种伞型的伞降实跳技能,培养翼伞骨干近百名。个人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教员,获评空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荣立三等功1次。
夏澎 樊朋飞 陈立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