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在考察内蒙古时曾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为践行总书记的嘱托,一支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队伍活跃在祖国北疆的大地上。
争当红色“小喇叭”
“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她把扶贫之路作为‘心中的新长征’。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动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的阿诺金向小伙伴讲述着“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青春事迹。
作为首批任命的民族团结宣讲小“轻骑兵”,阿诺金参加了“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的视频录制。“我讲述的人物是黄文秀姐姐,我以后也要向她学习,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她说。
像阿诺金这样的红色“小喇叭”还有很多,有的是少年儿童,有的是学校教师,有的是机关青年,有的是企业青年,他们活跃在基层中小学校,活跃在边疆哨所,活跃在草原深处,活跃在企业工矿……深入基层一线面向各族青少年群体开展分众化、互动式、面对面的宣讲,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将国家发展的“大道理”转化成青少年身边的“小道理”“小故事”,为自治区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组建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这支‘轻骑兵’队伍的光荣使命。‘轻骑兵’着力突出政治引领,按照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青少年、宣讲经验丰富的标准进行选配,我们要把党的声音传遍各族青少年,把精彩的授课内容送到农村牧区,送到青少年身边,当青少年身边的‘小喇叭’。”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负责人说。
充电赋能强本领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
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尤为重要。
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古籍,“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的展览单元,置身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在与文物古籍穿越古今的对话中,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最直观的感受。
2023年9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办公室、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区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理论宣传阐释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来自全区各盟市的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中小学校优秀团队干部等参加。
“‘观看展览+实践体验+理论授课’的授课形式,让我的精神接受了洗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一方面搭建‘同心桥’,坚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课堂、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要织就‘同心结’,汇聚青少年心声,结合社会热点和舆情热度以及青少年规律特点,努力面向青少年把故事讲生动,把逻辑讲明白,把理论讲透彻。”一名参训学员在结业式上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
近年来,为持续深化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的理论素养,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精准聚焦形势政策,聚焦“讲什么”“如何讲”“谁来讲”的根本性问题,采取授课内容“菜单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学习管理“数字化”,做到按需施教、精准施教、虚实结合,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面向青少年宣讲的理论水平。
哪里需要去哪里
家住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的一群小伙伴特别开心,因为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的教师来到学校,不光为他们带来了爱心学习礼包,还用“童言童语”化身为他们的“知心姐姐”,给他们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
心理知识小讲解,孩子们乐在其中,打开自己的心扉;党的知识宣讲,孩子们共同学习自治区的五大任务,与教师一起聊心得、话感想、谈理想。
“自治区‘五大任务’的理论宣讲让我感触特别深。我们牧区这些年变化非常大,草原变得更绿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更好了,孩子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怎么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更能接受,今天我通过‘轻骑兵’的教师的课程学习到很多技巧,我这就回去充电,改进我的宣讲内容。”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小学的一名教师说。
青少年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哪里就是宣讲的中心,哪里就是宣讲的课堂。成立一年多年来,全区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身体力行,深入农村牧区、深入基层中小学,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着力做到宣讲形式小而精、宣讲内容小而优、宣讲时段小而活,彰显时代特色。
内蒙古自治区还着力打造“家门口”宣讲,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等,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内容“联网上线”,用心打造“云端”宣讲课程,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
数字翅膀助远航
不久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第三期《最好牧场为航天 飞天共圆中国梦》视频直播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台播出,全区近9万名小学生及家长一同观看了视频直播,并以写观后感、制作手抄报、召开班队会等形式分享观看心得。
这个系列节目的播出是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的重要举措,也是成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成果检验。自推出以来,迅速在基层中小学校掀起观看热潮,《最美的母亲 草原额吉都贵玛》团队课更是实现全区16万名中小学生同时在线观看,引发强烈反响。
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还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将理论宣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考虑各民族青少年特点,融合区域特色,开展非遗技艺学习等沉浸式体验课堂,送课下基层,编排文艺作品,扩展《内蒙古青年》《花蕾》杂志红色内容输出,打造青少年自己的宣讲舞台,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各族青少年中进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用一件件身边的“小故事”反映当今“大时代”,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青少年心,奏响民族团结宣讲“最强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