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上旬,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的皖美盆景园内,100余亩面积内,摆满了老鸦柿、三角梅、雀梅等盆景作品,有的挺拔,有的清秀,姿态万千。每逢周末,村里的18家农家乐生意红火、一座难求。整个村子的旅游产业呈现红火姿态,迎接春节的到来。
农林村的发展和改变离不开一群年轻村干部的奋斗,方进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90后小伙大学读的是商务俄语专业,曾于大二公派出国留学,毕业后曾在大连、北京、铜陵的国企和外贸企业从事翻译工作。2018年11月他返乡考取村后备干部,目前任农林村副书记、副主任。
为什么要放弃优厚的工资条件回村?
方进坦言,是出于骨子里对家乡和农村的热爱和情结。
在他儿时印象里,父母用起早贪黑的努力承包了茶园、种上了果园,1998年,父母成为村民组里第一个盖起两层楼房的人。方进打小也吃过农业的苦。他在村口放过牛,下地割过油菜,插秧打稻,种过草莓,采过茶,对农村生活满是眷恋。
当时,几乎所有亲戚和朋友都反对他回村就业的选择。“好好的年薪不要了吗”“回到农村工作根本挣不到钱”等声音出现在他耳边。
方进坚持认为,自己打拼了几年,买了车和房,有条件也有底气“转型”。他软磨硬泡做通了家里人的工作。
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村庄,方进逐渐适应了环境和节奏,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的困境,摆在他和村两委面前。通过走访,他摸清了村里三大“支柱产业”——传统苗木花卉、盆景和茶叶。
建基地、促发展、培育特色产业……近3年,在方进等村干部的努力下,农林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帮助能人大户发展产业,积极创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该村新增和培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余家,将产业建在家门口,每年3月至7月可吸纳本村村民300余人就业。
在这一过程中,方进作为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专班的一员,推动土地流转和集约化,上门解决农户遇到的难题。
2022年,农林村阳阳家庭农场由于初期发展过程中,在土地整治、基础设施设备、日常生产管护等方面投入较多,出现了周转资金缺乏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及生产规模的扩大。方进积极帮助其整合项目资源,并与相关部门对接,成功为农场争取到上级政策资金,帮助家庭农场跨过发展瓶颈。
农林村属于丘陵地形地貌,地块小而分散,农业机械化耕种受限,加之个别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致使农井人家家庭农场难以集中成片流转土地,不利于统一规划发展生产。
方进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每天利用农户下班回家时间,去农户家拉家常、唠发展,争取周边农户支持,通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他帮助农场成功流转20余亩的成片土地,解决发展瓶颈。
农林村永裕家庭农场种植草莓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家庭农场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特色不明显,缺乏对市场信息有效的分析能力,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发现对方的难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扩大种植基地,二是拓宽销售渠道。”方进走访了解情况后,加班将外出考察学习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营销模式整理成资料,及时分享给农场负责人,同时积极联系驻村的科技特派员到家庭农场兼职指导。
一有空,方进就上门和农场负责人聊天,商量如何通过改进设施和大棚,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草莓口感,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农场的销售范围远不止几家定点的水果店,市民也会在周末前来采摘。
这些年,方进前往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学习,瞄准农林村距离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鼓励农户因地制宜打造民宿,成立农家乐餐饮协会,将茶园打造成研学、观光旅游一体的平台。随着柿子、桃子、樱桃、枇杷、草莓等水果树越种越多,村子被装点得更加漂亮,周末前来旅游观光的人逐渐增多。
2023年,农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3万元。如今,农林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风民风步步提升,幸福指数蒸蒸日上。方进先后获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铜陵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铜陵市“2022年度农业农村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
他和大学室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其中3人在国外工作,两人在国内一线城市就业,只要有一位室友结婚,无论在哪个城市,其他五人必定赶到现场庆祝。在彼此交流过程中,方进从未羡慕过室友的工作,更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既然选择了乡村振兴这条路,就要转变和适应角色,抛开包袱,咬咬牙往前走,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方进觉得,在农村工作了3年,自己对家乡深沉的热爱没有变,更愿意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年轻人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可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
作为农林村团支部书记,方进还对接新落户村内的企业,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用工信息。2023年,村团支部推荐3名青年前往驻村企业工作,目前均已签订就业合同。在方进看来,发展产业的同时,要为村里留住年轻人才,注入新鲜血液。“未来3到5年,这些年轻人将在农林村整体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我们都期待着这座村庄的质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